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肯定对纪晓岚和和?这对冤家印象深刻,尤其是和?在乾隆帝面前一口一个自称“奴才、奴才”谄媚样儿,真是把溜须拍马发挥到了极致。而反观纪晓岚,每次在乾隆面前自称“臣”,一副大义凛然,不卑不亢,再加上人也机灵,观众都喜欢看。这里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和?自称“奴才”是为了谄媚,纪晓岚正直,所以自称“臣”。其实,清朝的官儿自称“奴才”或者是“臣”,可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这是清朝的皇帝们定下的规矩。
现在听到“奴才”这个词,都会感觉“奴才”听起来就是等级很低的称谓,和“奴隶”相差无几。然而在清朝,就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判断“奴才”或者是“臣”孰优孰劣。相反地,当时的满族人认为,“奴才”显得亲近,皇帝会认为是自家人,满臣自称“奴才”,不仅表示皇帝和自己是君臣关系,还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而汉臣跟皇帝之间没有传统的主奴关系,只有臣子的身份,也就不能称“奴才”,只能称“臣”了。所以“臣”不仅地位没有“奴才”高,甚至皇帝会认为自称“奴才”的汉臣自抬身价,有“冒称”之罪。
其实在清朝,各时代对于臣子的自称的要求也不同。在康熙执政以前,包括没有入关的那段时间,一直没有严格的规章来规定各族臣子的自称。各族臣子主要靠惯例来确定自己的称谓,一般来讲,汉臣无论什么时候都自称“臣”,而满臣在朝廷上和正式的奏事公文中称“臣”,非正式场合和折子中,则称“奴才”。
后来雍正皇帝规定,无论满臣汉臣,一律自称“臣”。但是到了乾隆时期,又恢复了顺治,康熙时代的要求,而且更为严格。要求满臣必须称“奴才”,汉臣只能称“臣”。乾隆三十八年,关于科场舞弊案,天保和马人龙共同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天保是满臣,马人龙是汉臣,因为天保的名字在前,便一起称为“奴才天保、马人龙”。可是,乾隆皇帝刚看到奏折的自称,就十分生气,理由就是马人龙冒称“奴才”。于是,乾隆规定,如果满人汉人一同上奏折,那就都以“臣”自称,宁可降低满人身份,也不能让汉人自称“奴才”。
所以说,在乾隆面前,和?的确经常溜须拍马,纪晓岚也一直刚正不阿。但是,这与和?自称“奴才”,纪晓岚自称“臣”,是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