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和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思是什么

2024-12-03 05:32:2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大风起兮云飞扬”意思是: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2、“风萧萧兮易水寒”意思是:北风萧萧呵易水森寒。

出处:

1、“大风起兮云飞扬”出自《大风歌》是西汉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

2、“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易水歌》一作《渡易水歌》,是战国时期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饯别之际所作的一首楚辞。

扩展资料

1、《大风歌》创作背景

汉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后他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

在这首诗创作的前几年,新建的汉帝国相继经历了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的叛乱,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反叛实力伺机而动,整个国家摇摇欲坠。

刘邦在这时返回到了故乡,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换来了如今的荣华,而各方势力又正欲把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帝国推向深渊,想必刘邦在吟唱这首诗歌时必是怀着一股被悲凉掩盖的豪气。

2、《易水歌》创作背景

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继攻韩,克赵,击魏,破楚,弱小的燕国危在旦夕。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失去故国的荆轲(小小的卫国早已被兼并),正在燕国作太子丹的门客。

为阻止秦国的进攻,燕太子丹请荆轲谋刺秦王赢政。为报国仇,亦为了答谢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荆轲慨然应允,准备以秦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献燕督亢地图为由,接近秦王而刺之。

出发时,燕太子丹同众宾客送荆轲至易水河畔,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一种形状似筝的古代乐器),荆轲高声地吟唱出这首短歌。

回答(2):

  1、释义
  ①“大风起兮云飞扬”意思是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意思是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
  2、原文
  ①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②荆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3、简析
  ①《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②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六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回答(3):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兮:语助记号, 相当今口语中的啊。加:凌驾。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中国大陆四周都是海,故此常称国内为海内。故乡:指汉高祖的故乡沛县(今江苏沛县)。安:表示愿望。如何能,怎样才能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骤起,云彩飞扬。看上去是写自然现象,其实是在回顾自己辉煌的战斗历史。刘邦10多年鞍马生涯,南征北战,削平群雄,镇 压反叛,军事上政治上节节胜利,正如风卷残云,横扫千军。大风起,云飞扬,这气势豪雄的六个字里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容?又显示了刘邦是何等的自负,何等的感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回答(4):

大风骤起,云彩飞扬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