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任务认识不足。其主要表现是:育人功能被淡化。目前知识本位仍然在大学课堂里具有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由此派生出当代大学课堂以教书为中心任务,而将育人抛到一边,教书与育人严重割裂。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大学生肩负社会发展的重任,其品德发展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未来。
(二)课堂教学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并没有完全理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而对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却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像张楚廷所说“中国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是一个应激起大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的令人可怕。” [1]这很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大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客观知识和考试重点内容的传授上。也正如丘成桐教授所说:“大学课堂只围绕考试来进行教学,学生只围绕考试来进行学习,这实在是太浅了。” [2]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三)考试制度不完善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现在大学里的考试一般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记的笔记为考试内容,或者采用论文的形式。使学生有机可乘,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其他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记笔记的同学考的分数还要高,特别对文科类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注重听讲,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逃课现象,极大地挫伤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育思想观念比较滞后。
教师中还广泛存在着错误的学生观、质量观,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科研意识和教师自我完善的意识比较淡薄。
解决对策:
(一)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
(二)通过制度建设、政策引导,进一步强化教师改革的意识、竞争意识、科研意识和教师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使之深入人心,形成一定氛围。
二、教学基础工作有待夯实。
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不足,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疏于课堂管理、教学研究流于形式等现象还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优良学风的形成。
解决对策:
(一)学校应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认真执行《教学质量警示制、一票否决制和转岗制》,使教学质量差的教师无法在讲台立足。
(二)系部对教师要加强教育、引导和管理,强化教师的危机意识;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三、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较突出。
一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加强,爱岗敬业意识需要强化;二是一些老教师不思进取,教学水平始终没有提高;三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需要更多的培养和训练。
解决对策:
(一)师德方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屡教不改、不遵守师德规范的教师进行处理,严重者可调离教师岗位或开除。
(二)对不思进取、教学水平始终没有提高的老教师不能一味姑息,该警示的警示,该转岗的转岗。
(三)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这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青年教师比例过大。
四、教学工作状态比较松懈。
本来这学期教务处开会就较少,但有的教学主任连教务处召集的教学工作方面的会议都不参加,需要上报的材料递交也非常不及时,有的单位竟然拒绝提交教务处要检查的材料,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解决对策:
(一)学校领导应帮助教务处树立和维护教学管理部门的权威,使教学单位服从教务处的领导。
(二)教务处应加强监控和管理,对不支持教务处工作的教学单位可以通报批评或进行相应处理,按章办事,严格执法。
五、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工作推行难度大,进展缓慢。
这学期,教务处在宏观指导下,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在教学单位进行,教务处再负责组织各种抽查。从实际效果看,问题还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教研室和系部应承担的责任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解决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校、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并进行分解和细化,责任落实到人。
(二)努力做到责、权、利统一。目前只给了权,但责和利没跟上;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并相应地给教学主任应有的待遇,因为教学主任管理工作量太大,只是象征性地给点津贴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秘书工作量大小相差很大,在津贴上也应有所体现;教学单位领导也要敢于承担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要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六、教学工作约束、激励机制急需强化。
目前基本上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师科研和其他方面的考核流于形式。
解决对策:
(一)要建立一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和奖励制度;加强质量工程项目和各种奖励的投入力度,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在完善评价制度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七、专业建设水平还有待加强。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解决对策:
(一)以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强投入,认真研究专业建设问题,争取办出本专业自己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各专业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是走形式,要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受益,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八、学风建设亟待加强。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学风建设逐渐成了一个大问题。集中表现在: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的只为 “拿文凭”,有的只看重学习成绩,更有些学生过于追求 “享乐”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所学专业,没有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对学习产生了抵制情绪,荒废了学业;高校对学风的管理也有待加强。
解决对策:
这也是个需要齐抓共管的问题,需要各相关部门、单位认真研究,各单位的工作应各有侧重、各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需要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