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扮演者是谁

2024-11-22 22:46:0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闫怀礼,也就是沙僧的扮演者。在《西游记》中他曾演10位角色。你可以去下面网站看看:http://ent.sina.com.cn/v/m/2009-04-12/15162468027.shtml(《闫怀礼《西游记》老照片 曾演10位角色(组图)》) 

以上的是第一部的,另外一位叫郑榕。资料如下:

郑榕(1924~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24年,祖籍安徽定远 。1942 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开始从事话剧工作,参加过业余和职业演剧活动 。1950年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53年通过《龙须沟》 中赵大爷一角的创造 ,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此后,他参加过《长征》、《龙须沟》、《冰糖葫芦》等几十台话剧的演出,相继创造了周朴园 (《雷雨》) 、常四爷( 《 茶馆》)、座山雕(《智取威虎山》)、裴炎(《 武则天 》)等30多个不同的老年人物形象,形成苍劲、浑厚的表演风格。

  70年代末以后,通过参加《丹心谱》、《茶馆》、《楚天风云》、《两宫皇太后》等影片及电视剧的拍摄,把话剧与电影、电视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特长汇集于自己的表演之中。1982年他还导演了风俗喜剧《吉庆有余》。在央视1982版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太上老君,还在央视19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扮演了孔融。

  郑榕从上舞台到离开舞台,从艺六十四年,先后扮演了五十多个话剧角色、八十多个电影角色。一生中,上演过共和国主席,下演过仆人,就是这样一个跨度,在观众的眼里郑榕老是一个张力极大的演员。在这么多的角色中对观众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雷雨》的周朴园和《茶馆》的常四爷。因为演出的时间跨度最长,角色反差最大,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物性格,被郑榕老演绎的入木三分。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学识增长和认识的增长,整个表演过程日渐深入,一上台就能光芒四射,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但在郑榕说来自己是一个不像别人那么有天才、不会演戏的人。他说"直到七十三岁演《雷雨》、1992年演《茶馆》,才真正找到人物内心的线条和感觉。" 可是多少场的观众却压根儿就没看出什么欠缺来。面对很多精彩的舞台记忆,我们真的开始理解什么是'自我要求苛刻'。 郑榕非常勤奋,一到后台,谁也不敢跟他开玩笑,准备起戏来都吓人,谁都不敢招惹他。其实这种作风也得益于人艺,默台与体验生活从来是人艺的传统。 日本投降的那年,当郑榕从兵营辗转到了重庆,对白杨说想学戏。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进了一个小剧团,在后台管道具,借着这个剧团又进了戏剧的大门,不久郑榕就上了金山、张瑞芳家,看见了红布皮的《鲁迅全集》,看见了赵丹、郭沫若、周总理和很多大演员,认识了神甫、向困、谢添。 郑榕在重庆看了第一个学习中国戏曲方法的导演和蒙导的《风雪夜归人》。郑榕说,舞台被处理的象诗一样美,民族传统的美,不是从外国搬来的看不懂的美。两把椅子,就两把椅子,伊春一个腿跪在这边缠毛线,缠着毛线,毛线球要下来,从台那边滚到威廉生的脚下,缠到那头,他拿起毛线针来说,扎一下一针见血。这个景象印在了郑榕脑海里,散戏的时候,都不想走出剧场,都忘了走出剧场。那个时期是话剧的黄金时代,出作品、出人才、出观众。 五零年,郑榕坐着小木船,从重庆出来到武汉,先到青艺打听,知道北京人艺缺人,进了老人艺的宣传队。老舍先生当时写了《龙须沟》,找焦菊隐执导,焦菊隐接到剧本考虑了一晚上,解放前焦先生就有志在中国话剧界做一场革命,但是没干成。那次,犹豫斗争了好久,发现老舍剧本有生活,做了决定,焦先生也是大杂院长大的,于是之也是大杂院长大的,这里有挖头。然后焦先生就问,演员都什么人?他想起用不懂得演戏的年轻人来演,郑榕于是等到了机会。因为在《龙须沟》演赵老头,让郑榕过了一道坎,成为人艺可以真正上台的演员,成了名正言顺的人艺演员。郑榕第二个就开始演周朴园。因为进入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进了人艺之后的郑榕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们记住郑榕所扮演的一个一个人物角色,同时也记住了这样的名字:郑榕。

回答(2):

就是沙和尚的扮演者闫怀礼,已经去世了。

回答(3):

闫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