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关于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演讲稿

2024-11-23 05:01: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新世纪弄潮儿
  高考政治复习中,我们背诵过科学发展观;大一入学教育中,老师讲解过科学发展观。可那时的我却认为谈科学发展应该是领导们、决策者的事,对于一个在校学生可算是远在天边。去年秋学期,我在中文系入党对象“党的基本知识答辩”过程中,再次阅读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有了进一步地理解;特别是聆听了王书记在发展对象提高班上的党课报告,使我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今天,身为一名学生党员,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因为我懂得,科学发展观就在我们身边。多少年来,中华民族有无数志士仁人为了中华的崛起在不断的求索;新中国60年中,党的四代领导集体为了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呕心沥血;因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科学发展观!甚至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在中山大学,曾经传诵出荡气回肠、响彻中华的号召——“振兴中华”!北大校长蔡元培以“兼容并包”的气度,开辟了一方旷古未有的新文化天地;革命烈士陈独秀倡导科学、民主,请来了德先生、赛先生;鲁迅先生,大笔一挥,好一本《狂人日记》;李大钊传播马列思想,振臂一呼应响群集,千万师生并肩前进抗议帝国主义……一代大学教师,千秋丰功伟绩!
  作为后人,能得到上一代人的守护和滋养,此乃人生之大幸!但斯人远去,只有靠我们自己来肩住闸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科学发展观源远流长,赋予新的历史意义!
  我们所享用的一切文明,都是几千年来,几百代人不懈努力的积淀,如果可以掰开看看的话,里面凝集的是汗,是血,甚至是生命。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这一信仰,呕心沥血,竭尽自己全部的生命力!相比之下,我们所要付出的 、所要奉献的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啊!因此我们没有坐享其成的理由,更不能让一代代留下来的东西任其我们挥霍,相反我们理所应当怀有起历史使命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事实上,有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都是这么做的。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突飞猛进。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电力大学研究所的3名硕士和2名博士,在导师的带领下成立攻关小组,自主创新的激流赛道引起了国际专家的广泛关注;神奇发射现场,北航17名本科生研发的我国第一枚以固液混合发动机为动力的火箭一飞冲天;在地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研发的火箭助燃大冬会圣火 ……另外,中国在国际发表的SCI论文,百分之80来自高校。
  世事纷纭,千姿百态的生活里,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迎接突如其来的挑战,作为当代大学生,迫在眉睫,我们最需要的,是树立科学发展观!那是一种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是使我们不怠于前驱的力量!是的,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还有什么困难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结果只有一种——“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曾记有一位老师感慨,湖州的年轻人大多贪图安逸,缺乏朝气和进取心!他的话虽不尽然,可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这的的确确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很多父母怕子女受苦,寒嘘温暖,尽可能满足子女高额的生活费用,而作为子女,我们也理所当然地去拥有。忽视了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应当自立自强!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难道我们缺乏成为一个好汉的勇气吗?甘于在父母的温室里呆一辈子吗?或是忍心家乡的建设落后而不管不顾吗?!
  生存在海拔2800米峭壁上的彝族村寨,对我们来讲,可能充满着神秘,甚至无限憧憬。可是一对在海拔2800米的山寨执教的教师夫妇,每次要经历四个小时的山路,爬云梯,登陡坡,穿梭于悬崖峭壁间,这些只能在探险纪录片中听到词汇摆在面前,想想都要望而却步!然而,他们做到了,那么艰难的条件,十八年如一日,他们做到了,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山寨里的娃娃们能够走出大山,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改变了几代山里人的生活。他们就是烛照深山的李桂林、陆建芬。
  18年来,他们从未无故缺课,甚至带病坚持工作。山区孩子不懂汉语,他们就采用双语(彝、汉语)结合教学,效果很好,但至少要多花1/3的授课时间。尽管如此,夫妻俩还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坚持教学。山区条件艰苦,他们却一心一意为娃娃们着想,李桂林说,“我们从来没有过午休时间。为了不让孩子们忍饿,眼睁睁看着我们吃午饭,全家总是一日两餐”。
  长年的教学生涯,给他们带来满身病痛。有时候在课堂上,李桂林的肾炎突发作,弓在讲桌前直不起身,多少次妻子扶他回寝室,孩子们看得眼泪直流。这偏僻的地方没有电,夫妻俩长期在只能在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导致李桂林的眼睛患了病,经诊断为视疲劳,要是不及时治疗,就会有发展成为白内障的危险。,因长期久坐,李桂林还患了骨痨。陆建芬带两个孩子,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做饭、洗衣,晚上备课,身体很差,得了颈椎炎。有一次她病得实在厉害,坚持上完了一天课竟卧床不起,两个孩子哭着叫饿,只好到村民家找吃的。
  夫妇俩扎根这里18年中,默默无闻干工作,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妻子陆建芬至今仍拿一两百元的工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觉得“虽然守在艰险的穷山村,正直无私,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心里踏实。”两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用青春用汗水用血泪,践行着科学发展观!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全中国,当之无愧人民的楷模!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美好的理想不是一蹴而就,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征途漫漫,任重道远。亲爱的同学们,在座的有80后,有90后,我们是承担的一代,是张扬个性剑拔弩张的一代!是独立、自由、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正在当前!怀揣梦想,踏上征程,让青春在进取中熠熠闪光!

  (东抄西抄加部分原创,这是我比赛的演讲稿~~~的~~修改前的原稿,被喀嚓了~!后来改了改,才pass!)

  煽情处:
  里面凝集的是汗,是血,甚至是生命。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这一信仰,呕心沥血,竭尽自己全部的生命力!相比之下,我们所要付出的 、所要奉献的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啊!因此我们没有坐享其成的理由,更不能让一代代留下来的东西任其我们挥霍,相反我们理所应当怀有起历史使命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事实上,有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都是这么做的。
  难道我们缺乏成为一个好汉的勇气吗?甘于在父母的温室里呆一辈子吗?或是忍心家乡的建设落后而不管不顾吗?!
  生存在海拔2800米峭壁上的彝族村寨对我们来讲,可能充满着神秘,甚至无限憧憬。可是一对在海拔2800米的山寨执教的教师夫妇,每次要经历四个小时的山路,爬云梯,登陡坡,穿梭于悬崖峭壁间,这些只能在探险纪录片中听到词汇摆在面前,想想都要望而却步!然而,他们做到了,那么艰难的条件,十八年如一日,他们做到了,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山寨里的娃娃们能够走出大山,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改变了几代山里人的生活。他们就是烛照深山的李桂林、陆建芬。
  18年来,他们从未无故缺课,甚至带病坚持工作。山区孩子不懂汉语,他们就采用双语(彝、汉语)结合教学,效果很好,但至少要多花1/3的授课时间。尽管如此,夫妻俩还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坚持教学。山区条件艰苦,他们却一心一意为娃娃们着想,李桂林说,“我们从来没有过午休时间。为了不让孩子们忍饿,眼睁睁看着我们吃午饭,全家总是一日两餐”。
  长年的教学生涯,给他们带来满身病痛。有时候在课堂上,李桂林的肾炎突发作,弓在讲桌前直不起身,多少次妻子扶他回寝室,孩子们看得眼泪直流。这偏僻的地方没有电,夫妻俩长期在只能在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导致李桂林的眼睛患了病,经诊断为视疲劳,要是不及时治疗,就会有发展成为白内障的危险。,因长期久坐,李桂林还患了骨痨。陆建芬带两个孩子,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做饭、洗衣,晚上备课,身体很差,得了颈椎炎。有一次她病得实在厉害,坚持上完了一天课竟卧床不起,两个孩子哭着叫饿,只好到村民家找吃的。

回答(2):

还科学发展观,去抄八荣八耻吧,没人能帮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