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但毕竟生老病死是客观存在,谁也躲不过。
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丧葬习俗禁忌的,以便避开禁忌,遵从习俗。
1、逝者的服装忌讳用缎子面料
老人们习惯把去世后穿的衣服称为“寿衣”,过了六十岁后就有老人开始准备寿衣了。
寿衣的件数、质地都是很有讲究的。件数一般是五、七、九等单数,而不会是双数;材质上则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谐音,寓意后世儿孙多子,而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
2、棺木忌讳用柳木
棺木忌讳用柳木,相传是因为柳树不结籽,担心会绝后。
二、葬礼的日期忌讳选在重丧日
重丧,(音chong sang),重,重复,双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丧事,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的情形。
习俗讲究,举行葬礼的日子一定要避开重丧日,以免家中再发生亲人去世的情形。
三、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
直系亲属去世一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
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参加。
四、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
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
五、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
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
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
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
六、直系亲属去世第一年,春节门前忌贴红对联
过年贴红对联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习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亲属去世,第一年春节,门前是忌讳贴红对联的。
小编温馨提示:各地的习俗禁忌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总还是有一些相通的东西,希望大家遵守。
在亲人的头七祭奠结束之后就可以理发。
因为,从亲人去世到头七祭奠时间都是相连接的,没有时间,同时,也不能表达对亲人的哀悼心情。从头七到三七,还有二星期时间,时间相对充分。
在古代,有居丧制度。居丧是孝子们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等各方面的节制。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思念。
传统习俗认为,婴儿出生之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后,儿子也应该还报三年,即居丧三年。
居丧三年内,孝子不能在家居住。需要为父母守墓。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砖头土块,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应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饮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头,不能更衣,春节不能贴红对联。
但是禁忌可以变通,例如,有疾病,年老体迈可以不必拘礼。忠孝不能两全,对国家的“忠”,就是对亲人的“孝”。没有国,哪有家!如果国家进行征召,必须服从国家征召,为国出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例如,理发、更衣、洗澡等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进行改变,但是,过年不能贴红对联一直延续至今。
在七七没过之前,不能去别人家,这是重孝,会冲撞到的,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和体弱的人,别人会忌讳的 ,去世当年春节不过年,贴白对联儿,也不能去别人家拜年。 百日内不剃发,三年内不办嫁娶喜事,三年内正月十五不蒸灯,三年春节不贴门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