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2024-12-04 12:04: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康熙字典:
讫 <动>
(形声。从言,乞声。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本义:绝止;完毕)
同本义 [complete;settled;be over]
讫,止也。--《说文》
毋讫籴。--《谷梁传·僖公九年》
天既讫我殷命。--《书·西伯戡黎》。传:“天既毕讫殷之王命。”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书·吕刑》。传:“非绝于威,惟绝于富。”
讫不肯拜使者。--《汉书·西域传上》
言讫。--唐·李朝威《柳毅传》
用讫。--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言讫不见。--清·魏禧《大铁椎传》
讫籴(终止籴粮);讫毕(完毕);讫竟(终止;了结);讫成(完成);讫工(讫功。竣工);讫情尽意(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讫尽(一点不剩,穷尽)
通“迄”。到,至 [till;up to;up until]
声教讫于四海。--《书·禹贡》
讫今(至今);讫至(到,至)
讫 <副>
尽;都 [all]
民讫自若。--《书·秦誓》
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后汉书·礼仪志上》
毕竟;终究 [eventually;continuously;always]
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汉书·西域传》
讫 <助>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了”
李大于郑县令面上打讫一拳,有伤。--沈仲纬《刑统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