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识别冲突域和广播域?

2024-11-06 05:29:4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冲突域: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 广播域: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冲突域:基于第一层(物理层); 广播域:基于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冲突域(物理分段):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 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1、冲突域指的是会产生冲突的最小范围,在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过设备互联时,会建立一条通道,如果这条通道只允许瞬间一个数据报文通过,那么在同时如果有两 个或更多的数据报文想从这里通过时就会出现冲突了。冲突域的大小可以衡量设备的性能,多口hub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即所有的端口上的数据报文都要排队等 待通过。而交换机就明显的缩小了冲突域的大小,使到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即一个或多个端口的高速传输不会影响其它端口的传输,因为所有的数据报文不 同都按次序排队通过,而只是到同一端口的数据才要排队。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 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象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2、如果一个数据报文的目标地址是这个网段的广播地址或者目标计算机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那么这个数据报文就会被这个网段 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并响应,这就叫做广播。通常广播用来进行ARP寻址等用途,但是广播域无法控制也会对网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主要是带宽和网络延迟。

回答(2):

冲突域:在交换机出现之前,帮助多个PC进行交互的设备叫做集线器,就是咱们常说的hub,hub虽然可以帮助PC进行数据传输,但是其本身来说是一个比较二的设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的每个接口在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时候都要先看一下其他接口是不是正在转发数据,如果是的话,它就要等其他接口发送完成之后它才能进行转发,简而言之,它是个无法进行让所有接口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既然无法同时发送,那么hub本身肯定要知道目前有没有接口正在发数据,如果有的话它就得排队,那么如何得知呢?需要通过一个叫做载波侦听的技术来实现,如果当前接口发数据,而它也要发数据,此时两个接口就冲突了,此时这两个接口就叫做冲突域,而实际中一个hub的所有接口都会彼此进行检测,所以我们常说,一个hub就是一个冲突域。

广播域:广播域分为二层广播域和三层广播域,二层广播域一般是指一个物理交换机,因为交换机在无法确认目的MAC的时候会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数据;三层广播域一般是指一个网段,一个网段可以称为一个广播域,因为每个网段都会有一个属于本网段的广播地址,即网段的最后一个地址,一旦将数据发往该地址,同网段的所有主机都会收到该数据,无论是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