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问题

2024-11-05 22:47:2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您好,西方经济学分为宏观和微观;微观考量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是资源利用;总的说有西方经济学三个基本问题;
1.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

第一个问题;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携罩用于生产一种产品的资源越多,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资源就越少。人们必须选择生产一种产品需要多少资源,以及生产其他产品需要多少资源。

第二个问题;在决定生产什么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效的生产,以及如何生产手段来生产产品和服务。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劳动密集型方法、资源密集型方法和技术密集型方法)。

第三个问题;指的是我向谁分发产品。这对于需要它们的消费者来说是很自然的。在经济学中,用于生产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应该通过上述决策来实现。

资料拓展:
西方经济学即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即所称的“主流经济学”,因特别注渣隐猜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西方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西方经济学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片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如型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回答(2):

资本边际效率棚薯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具体结合此题
2850=1000/(1+r)+1000/(1+r)^2+1000/(1+r)^3
即现值恰好等于各年收益折现桐皮之后之和
将4%代入上式右边约等于2775<2850
故上式解得的r在局和差分母要<4%

回答(3):

有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由于资源有限,用于生产一种产品的资源越多,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资源就越少。人们必须选择生产一种产品需要多少资源,以及生产其他产品需要多少资源。

2、怎样生产,在决定生产什么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效的生产,以及如何生产手段来生产产品和服务。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劳动密集型方法、资源密集型方法和技术密集型方法)。

3、为谁生产。也就是说,我向谁分发产品。这对于需要它们的消费者来说是很自然的。在经济学中,用于生产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应该通过上述决策来实现。

在这三个问题中,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什么,技术资源和其他制约因素决定如燃行何生产,价格决定谁生产。

“谁生产”是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分配给社会上的各个群体和个人。谁将享受经济活动的成果?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分配?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分配产品,根据什么原则,分配产品的机制,如何把握分皮烂哗配数量的限制等。

把经济学的基础看作是一般意义的生产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客观发展。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中存在着大量没有明确标明的种种隐含假设,而这些假设几乎全都是远离现实的。这就构成了批判的依据。正是出于对范畴批判和范畴生产工作统一性的坚持,其对物象逻辑形成了内部批判。

如何认识西方经济学,在历桐我国目前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在理论经济学教育领域,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迫切需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在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迫切需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在新闻媒体、学术刊物和出版领域,编者、作者和读者也同样迫切需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