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别人的评价,这不是坏事,它是一双无形的眼睛,逼着自己把事情做好,这是“正能量”。但事情不能走极端,如果职场新人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说法,就会邯郸学步,斧人之邻,徘徊、迟疑,若有所失,闻言变色,乍惊乍喜,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所在。更严重的,把别人的眼光变成了巨大的压力,并无穷放大,由怕与人交流,到怕上班,到病倒,到生不如死。
根据我的经验,在职场上既要在乎别人评价,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在乎别人评价了,就会稍稍留意人际关系,不至于孤傲不群,自命不凡;有自己的主见了,就知道自己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一切以既然定方针来调整,而不至于摇摆无定,一事无成。
上边说到了“对”和“错”,这两个字非常抽象,在不同的人眼里,有完全不同的解读。我举两个例子吧。一个例子是,我曾经在女装企业上班,平时西装革履,一丝不苟。按说作为高管,这种着装是最安全、最合理的。但是,女装企业的风气是“不分四季,乱穿衣服”,有人对我的着装很看不惯,觉得我不能代表女装扮高企业的风貌。也就是说,按常理高管西装革履是最“对”的选择,但在女装企业却被人评价为“错”,你说这对和错到底是怎么定义的?第二个例子,年前的事。我跟同事一道去买一块水表。进了水暖器材店之后,又买了些别的管件。同事结账后回到车里对我说,老板白送了我们一块水表,他忘记了收钱。我听后,立即下车返回店里补了水表钱。后来我一个亲戚听说了此事,讥讽我傻瓜,这样的人怎么能办企业!人家老板早把你不知道挣了多少去,他忘了收钱是他活该,等于返利给你,你去补钱就是犯毛病。在她眼里,我的行为是特别令人不耻的沽名钓誉,显然“不对”。你说,这对和错的界限在哪里呢?
关于“对”和“错”的问题,我一个简单的结论:世界上虽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但是,却建立了道德和法律规范,我们不妨以此为依据做出基本的是非判断,也就是说,合乎规范的是“对”,违背“规范”的是错。还有一些行为是处于这个规范之外的,比如着装,比如吃饭的口味,那就各取所好,自由选择好了。这个结论里边包括了一个“其他”的燃缺雹“灰色地带”,肯定是不科学、不严谨的。但是,总比没有好点吧。如果我的“对错论”你还觉得不够具体,那就这样表述: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内,我们制定了人生计划和阶段性工作计划,然后就可以这样说,只要对我们计划有益的,就是对的,无益的,可判定为错。
我们依此建立价值系统,有了价值系统,就会有基本的价值判定,在取舍的过程中,我们的自信就建立起来了。也就是说,除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工作绩效评价,其他的议论,你不必在意。
有位职场新人问我,为了维护同事关系,要皮帆不要经常请单位同事吃饭。这个事情实在是太过复杂了,我还真说不清楚。不过,我可以提供自己的经验,那就是“同事不是请客吃饭”。同事关系如果靠“吃饭”来维系的话,这种关系是十分脆弱而可笑的。我在部门负责的时候,明确告诫下属,不许借各种由头让同事请吃。我对那种庸俗的人际关系逻辑深恶痛绝。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在我管理的部门中就没有“吃来喝去”的风气。
我不是说吃饭完全没有用处,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工具,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这种情境有时候是在静静的河边,有时候是在纷攘的闹市,有时候其实就在办公楼的吸烟间,并非全在饭桌之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