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守是个典型的贪官,文末诗句写出西湖香市消歇的经过和原因,杭州经济萧条,很多人饿死。太守任人唯亲,收受贿赂,是一个典型的贪官。
西湖香市
朝代:明代
作者:张岱
诗集:张岱全集
原文: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骨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栅,栅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赤垔)(赤支)、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孩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归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喝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译文】
西湖香市,从二月半花朝开始,到五月初五端午结束。山东到普陀进香的每天都有到达,嘉兴、湖州到天竺进香的每天都有到达,他们一到就跟西湖上的商人做起了买卖,所以称为“香市”。
不过,这些香客在三天竺购买货物,在岳坟购买货物,在湖心亭购买货物,在陆宣公祠堂购买货物,没有一处不购买货物,但是人摊集得最多的却是昭庆寺。昭庆寺的两边走廊上,本来就没有一天不做买卖的,“三代”“八朝”的古董,南北东西各地的土特产都聚集在这里。到了香市,那就在佛殿的里里外外、甬道的上上下下、池塘的左边右边、山门的前前后后,有房屋的就摆上摊,没有房屋的就搭起敞棚,敞棚外面又有竹篷,竹篷外面又有地摊,寸寸节节没有空隙。凡是胭脂、发簪、耳环、象牙尺、剪刀,一直到佛经、木鱼、儿童玩具这类货物,没有不集中在这里的。
这时节春天气候温暖,桃花杨柳鲜妍明媚,音乐声悠扬动听。西湖边没有闲余的游船,客店里没有闲住的旅客,酒楼上没有滞销的好酒。袁中郎所说的“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这几句话已经生动的写出了西湖上的三月风光。可是这时候因为香客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西湖上便又另有一番景色。少爷小姐们的娴雅华美,少于农村妇女的乔妆打扮;兰花浓郁的香气,掩不过合香芜荽的熏蒸发散;笙箫管笛和胡琴琵琶,不如摇咕咚吹嘟嘟热闹;奇奇怪怪的青铜古鼎,比不过泥人竹马有销路;宋朝元朝的名画,不及《西湖十景》、佛像走俏。买卖活像是一方逃一方追,一方奔一方赶,要推推不开,要拉拉不住。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每天这样聚集拥挤在昭庆寺的前前后后,一共要经过四个月才罢休,恐怕在江浙一带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地方了。
崇祯十三年(庚辰年)三月,昭庆寺被火烧,这一年和崇祯十四年、十五年,一再发生饥荒,百姓大半饿死。崇祯十五年,山东的道路被寇盗阻梗,香客断绝,再没有来杭州的,香市于是停止了。崇祯十四年夏天,我在西湖,只见到城中抬出饿死者的尸首,人扛车拉,一个接着一个。当时杭州太守刘梦谦,汴梁人,同乡人来这里打秋风的,多寄居在西湖,这些人每天可以替人疏通关系得到钱财,太守也就以此作为自己的馈赠,有个轻薄士人改动古诗中的几个字讥诮这位太守说:“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这话可作为西湖实情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