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干嘛?写新闻啊?标题太夸张了,德邦目前和顺丰还有很大的差距,顺丰年营业额是德邦的十倍呢。
德邦的战略有些制定的有眼光,有些又非常傻 B。
德邦之前用的是金蝶的ERP,一线部门用着感觉还挺好的,后来德邦说ERP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就自己搞了个FOSS。刚上线的时候,IT部自以为搞的很完美了,谁知道大把的问题,一天几百上千条的BUG等着处理,整个德邦的正常营业几乎都进行不下去了,那段时间,开单开不了,交接也没法做,货物也跟踪不到,投诉和异常激增N多倍,一线员工怨声载道,把IT部祖宗十八代都给骂遍了。大家都以为FOSS搞不下去,要重新用回ERP了,谁知道,德邦硬是这么抗下来了,一点一点的完善FOSS系统,目前运行非常良好,当年对FOSS冷嘲热讽的人,现在也都闭嘴了。
德邦发展快递的时候,大家同样抱着悲观的看法,最开始德邦采取的是和别的快递公司合作的方式,收了货交给别的快递公司来走,这不用想,货物异常率高的离谱,而且问题处理起来难的离谱,不是一个公司的,你跟人完全沟通不了。高层对各个营业部都下了指标,每天要做多少快递,不达标的就要批评,甚至强制性的要求基层经理私人掏腰包发德邦快递,每天搞的一线员工头大如斗。后来各个事业部自行摸索快递发展模式,最终抛弃了和别的快递公司合作为主的办法,利用自有资源、线路,自己搞,现在快递也一点一点的步入正轨了。
可以说,德邦的发展史就是一线员工的血泪史啊,是一线员工抗住了最大的压力,付出了多少汗水、泪水,陪尽了多少好话、笑脸,受尽了多少指责、谩骂。
但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却被一个决策给毁了——德邦价格在最近两三年疯狂上涨。最开始,总裁崔维星的看法是:德邦要吃蛋糕最顶尖的部分,要吃物流市场利润最高的部分。刚涨价的时候,虽然德邦的货量在下降,但是营业额却在增长。然而,随着德邦高层脑残式的不断涨价决策,客户开始出现流失,而且流失速度越来越快,流失量越来越多,就连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客户都开始接受不了德邦的价格了,更别说内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了,而德邦的管理与服务并没有随价格的上涨而变好,相反的是越来越坏。
由于价格的畸高,客户不断流失,德邦辛辛苦苦积累这么多年的商誉也在变坏。为了提升货量,公司开始要求一线员工疯狂营销,以至于德邦的400客服电话竟然被上千人标记为诈骗电话,即使打通了客户的电话,大部分客户一听是德邦的营销电话,就会对德邦的高价一通抱怨,并对德邦冷嘲热讽。一线员工也因此对营销非常抗拒,但是每人每天十几个电话又不能不打,工作压力增大,很多员工由于承受不了这些压力,选择了离职。德邦的货量与营业额开始直线下滑,高层想尽了各种办法,搞营销、搞抽奖、搞优惠券。。。然并卵。之前深圳的一个营业部,在2010年的时候每月营业额是40万,2011、2012年每月营业额一直在上升,最高达到80万,然而到了2014年,营业额一路又下滑到40万,利润则与4年前完全没法比。这种营业额下降的营业部不是一个两个,而是非常普遍的存在。
德邦内部开始出现亏损的传言,很不幸的是2014年的年终奖在员工的各种猜测之下,真的没有发放,开了德邦的先河,一个号称业界老大的物流公司,竟然连年终奖都发不出来了,要知道德邦的年终奖封顶只有1200元。员工们出离的愤怒了,在OA系统上公司新闻下边的评论里各种质问各种谩骂,公司对此没有任何解释,只是关闭了OA新闻的评论功能,之后再也没有开放过。随后公司开始对各个岗位的薪酬制度进行调整,营业员、司机、装卸工。。。很多岗位的工资水平都出现了下降,很多福利也被取消,互助基金没有了,之前全程免费的集体婚礼,现在也被要求员工承担一半了。。。德邦内部开始弥漫着一股消极的气氛,离职率非常高,离职都得排队办理。特别是各个外场出现集体辞职的现象,广州、南昌、武汉。。。到处都是转运场缺人,货物无法及时装卸配载的问题。2014年底,华南最大的转运中心——顺德陈村枢纽,四百多个装卸工离职,整个陈村一度瘫痪,为了弥补人员缺口,公司甚至把广州附近几个城市的营业部经理都暂时给调到陈村去做装卸工搬货了。人事部门给全体员工发信息,许诺每推荐一个人来德邦工作满三个月以上,给予几百块的奖励。虽然人员短缺的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但员工对公司已经没有认同感,工作态度消极,对货物的破损不再关注,随意装卸,爱坏不坏,关我P事,更有甚者,为了发泄不满,故意损坏客户的货物。德邦的破损率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投诉增多,理赔费用增长,客户流失,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高层出现大幅变动,二把手副总裁邓小波跳槽到天地华宇,以阿玉顺为代表的几十个总监纷纷出走,各奔前程。进一步加大了德邦员工的不安。五年前,德邦那股子蓬勃向上的朝气不复存在。
总裁崔维星说:现在别说是蛋糕顶层的部分了,就连蛋糕都快没有了,我们看见货就要赶紧过去抢,不抢就没有了。德邦开始取消执行多年的收货标准,超过3米1的货,收!单件超过500KG的货,收!液体物品,收!。。。当年是为了避免破损与理赔,才把这些货物列为拒收品的,现在为了营业额又不得不放开了收货的标准。但种种措施效果都不大,客户对德邦已经失去信任与信心,不愿意再回来了。可以说德邦是自己亲手把市场让给了别的物流公司。德邦的员工猜测不到高层的心思,也猜测不到德邦的未来。
我一路看着他从一颗小树长成大树,又一路看着这颗大树渐渐停止了生长的步伐,开始枯萎。而他唯一的救命方法就是快递业务了。如果德邦的快递业务能真正的发展壮大,他或许还会出现第二春,如果德邦的快递业务没能发展起来,那么他将失去自己行业龙头的宝座,甚至一蹶不振。
德邦,还在一步一滑的向前行走着,道路艰难而方向不明。。。
因为德邦很垃圾
德邦是狗屎,害怕踩上是正常的
客观地说,德邦正式更名为德邦快递后,全力大件快递市场,为客户提供很好的上楼服务。几个月来,德邦快递从大件切入快递市场的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第一,市场对德邦快递的更名,十分认同。大家开始叫德邦快递,而不是德邦物流了。
第二,德邦快递发布大件快递之后,客户反映也是非常好。第一个月德邦快递的计划目标是3000万,但是实际做了9000万,超过3倍的完成了目标。8月和9月,每个月都有30%的增长,说明市场对大件快递的需求,对德邦快递的服务也是相当的认同。
第三,在发展的同时,德邦快递也有些问题需要改进。德邦快递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改进上楼服务,不断加强上楼的效率,改进各种设备,如爬楼机以及各种IT手段,交通工具,配私人车等。在这些方面,德邦快递正在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其中AR量方、爬楼机等黑科技已经在德邦小哥中普及开来。大件智慧分拣系统也从武汉试点推广起来。
客观地说,德邦正式更名为德邦快递后,全力大件快递市场,为客户提供很好的上楼服务。几个月来,德邦快递从大件切入快递市场的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第一,市场对德邦快递的更名,十分认同。大家开始叫德邦快递,而不是德邦物流了。
第二,德邦快递发布大件快递之后,客户反映也是非常好。第一个月德邦快递的计划目标是3000万,但是实际做了9000万,超过3倍的完成了目标。8月和9月,每个月都有30%的增长,说明市场对大件快递的需求,对德邦快递的服务也是相当的认同。
第三,在发展的同时,德邦快递也有些问题需要改进。德邦快递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改进上楼服务,不断加强上楼的效率,改进各种设备,如爬楼机以及各种IT手段,交通工具,配私人车等。在这些方面,德邦快递正在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其中AR量方、爬楼机等黑科技已经在德邦小哥中普及开来。大件智慧分拣系统也从武汉试点推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