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2024-11-16 06:38:4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客观形势为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1.国民经济和社会对地质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日益凸显地质资料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国民经济和社会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气候异常、地质灾害频发等诸多现实问题,也成为全社会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地质科学作为基础科学,再次受到关注和重视。而作为地质科研和勘查必备条件的实物地质资料,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数十年来,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开发矿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近些年,由于管理体制的转轨和地质勘查投入机制变革,大量地质资料不向国家汇交,国家地质资料得不到补充和更新,社会利用率大幅下降,需要单位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资料。而地质资料服务的社会化可以避免地质工作的重复投入,节约资金和时间。因此,随着中国地质矿产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打破地质资料封锁,实现地质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是大势所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必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法律地位和工作职能已得到国家确认

2000年7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复成立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编办字[2000]76号文),2001年10月下发法人单位资格证书,正式确定了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宗旨和业务范围,2001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健全与完善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建设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管理、研究开发、提供公益服务的职责。2002年3月19日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349号令)和2003年2月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16号令)又将实物地质资料纳入地质资料管理范围,因此确立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作为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所属的全国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与服务中心的法律地位。

3.《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为中心采集实物资料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是国家在新形势下颁布的重要行政法规,是规范地质资料汇交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就地质资料的汇交而言,在汇交管理体制与权限、范围、汇交期限、处罚与控制措施、争议解决途径等各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了实物地质资料能按时、优质、高效汇交,为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资料来源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地质工作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技术方法标准的陆续出台,国家对地质资料进行清查和各地勘单位对欠交地质资料的陆续补交,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与科研工作的全面启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实物地质资料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实物地质资料库相关调研项目的陆续开展,都为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资料来源、制度规范依据、法律地位、资金支持,必将促使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迅速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二、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调研基本对策探讨

1.实物地质资料调研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调研,是以《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为基本制度依据,以地球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点,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为根本目的,对全国现有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查明其管理、机构设施、库藏量、类型、生产单位、生产时间、生产方式、存放地点、保存状况、存在价值等。在此基础上,对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筛选,制定筛选目录,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方法、工作规程及相应的信息系统建设。试采集部分实物地质资料,积累经验,锻炼人才,加强管理,为最终建成设施一流、服务到位、富有创新、高效运行的现代化公益事业单位、建成一个以实物地质资料的开发、科研、管理利用、提供公益服务的综合研究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与收藏范围的确定

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和印度板块相连,各地区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各不相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这为我国类型多样、数量巨大的实物地质资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要真正使调研达到布局科学合理、节约费用、协调统一的目的,在采集与收藏范围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精神,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实行分级收藏。送交国家级馆藏机构保存的实物地质资料只限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海洋地质、放射性矿产和国务院规定应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为此,就现阶段来说,我们不应盲目扩大调研范围,应注意与《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规定相衔接,避免日后资料采集困难,缺乏法律依据,浪费调研资源。

(2)资料收集范围应做到与全国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地质高等院校等馆藏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相互补充,以免造成重复收集,浪费人、财、物力,影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

(3)构造、地层、环境、工程、物化探等实物资料具有采集难、运输量大、占用空间大、社会对其文本资料需求较多、而对实物资料需求较少等特点;岩石、古生物方面,北京已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方岩石与古生物数据库、中国地质调查局岩石数据库等建成并投入运营,收集这方面的实物资料意义不大。故上述范围不应作为调研工作的重点。

在矿产与能源方面,除石油系统外,实物地质资料基本上是自产、自管、自用,无统一规划。为此,应加强对矿产和能源实物地质资料的调研和采集,制定出一个覆盖区域广且分布均衡、成矿类型与成矿模式丰富、反映中国成矿规律特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保持适当比例的筛选目录体系。

现阶段的试采集,应结合单位财力,优先挑选特别阶段急需的、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物,重点是中型、大型、超大型矿床中具有典型意义或有重大科技意义、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实物地质资料、新矿床类型、新矿种和不明矿种标本和需要进行开发利用科技攻关的重要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

3.注重研究、实物地质资料入库前的预处理工作

做好预处理工作,逐步提高处理水平,对提高调研与对外服务质量,消化冗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着重做好化验室的开发利用工作。

(1)对收集到的实物进行二次开发测试,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为社会提供现代手段所能取得的尽可能全面的、高水平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是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重要职能,也是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作用发挥和存在的关键。抓住这一契机,还可以装备和更新一批现代化测试设备,提高单位的发展后劲。

(2)中心冗员较多,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安置。就单位开发情况来看,不但资金和经营人才匮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只有印刷厂一家在艰难运营,处于半停产状态,很难再增加人员。而实物地质资料入库前期工作包括运输、预处理(劈样、编录、测试、磨片)等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需用人员多。除测试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外,其余工作要求相对较低,普通职工通过简单培训即可胜任。再者,随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与科研工作的全面启动,在京单位必将产生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亟待开发(如磨片、测试等),加上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及同属一个系统,如工作得力,可望争取到可观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既可与单位当前工作相协调,也可消化富余人员。建议应在实物地质资料的先期处理环节上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三、适应形势需要,进行人员、部门与职能调整

1.适应客观形势需要,转变职能,进行机构整合

当前,实物中心所属各部门基本是在以前旧的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虽经过多次调整,仍不能满足目前管理的需要。为此,应本着精简机构、突出职能、适应需要的原则,在参考类似工作单位部门设置的基础上,将现有部门(科技办公室、政治部、中心办公室、财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开发公司及所属专业科研科室)整合为三个部分。具体思路是:

(1)整合职能部门,组建新的中心办公室,负责人事、党务、工会、共青团、行政后勤、保卫、外事、第三产业与开发等项工作,保留财务办公室。

(2)将现有科研科室合并,组建新的科技办公室,负责项目调研与筛选、集刊编辑、数据库建设、信息网络建设与维护。

(3)组建流通部,负责实物资料的预处理、入库验收与登记、库藏管理、协助建立地学文件数据库等。以后随着岩心库各项工作的扩充,还可对科技办公室重组,增设采编部、信息部等新的部门,行使对外公益性服务、信息交流等职能。

2.经营性与公益性工作分离改制

(1)通过“三定”方案的实施,将精干队伍剥离出来,进行优化配置,从事实物地质资料库的调研和管理工作。

(2)进行产权、管理制度改革,搞活第三产业。

A.鉴于过去第三产业的经营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刻不容缓,应积极发展与地学类——尤其是实物地质资料类联系紧密的相关产业,按事业编制管理,条件成熟时组建公司制企业,停止、减少或转让在其他行业的投资,甩掉包袱,轻装前进。这样不但可以服务主业,而且获得相当的经济效益。

B.物业公司,从性质上说,是企业型的,但由于中心本身是事业单位,各种文件、制度、经营管理方式、考核办法都是事业型的。多年来,自己一方面按企业的运作标准确定管理职能,又不得不应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造成公司运营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为此,物业公司应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改革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先转企、后改制、再完善”的转制程序,以制度创新来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当前,应首先实施企业化运作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经济合同”方式确定其与中心的责、权、利关系。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初步奠定一定的基础和企业化运作经验后,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剥离相应资产,按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资本运营机制,最终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实物资料中心除拥有人事劳资管理权外,在其他方面和物业公司真正形成对等的民事关系主体。

C.对其他企业,可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是产权拍卖,退出国有资产,对所属人员进行分流。二是争取上级机关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组建新的燕郊中地科技开发公司或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务中心,并进行公司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从而搞活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

四、制定人才规划,引进、培训急需人才,改善人才结构

1.应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

由于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单位性质、业务范围的转变,在新旧角色的切换中,每一个在职职工都将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单位职工对新工作、新环境缺乏了解;其次,人才结构不合理,冗员过多,且大多知识层次偏低,接受新知识、进入角色较慢。因此,提升现有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前人才建设的当务之急。

改善人员素质,有两条途径可走——引进、培训。引进人才,可迅速缓解单位人才短缺现状,但对其他职工来说,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靠激励措施,鼓励在职职工进行自学、函授等途径接受学历教育,周期又太长且所学专业又未必是单位目前所急需。基于此,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工作需要,选择有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应该是解决单位人才问题的一条现实途径——一方面,可迅速满足工作需求且不会增加在职职工人数,扩大编制;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了部分职工知识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虽知识量相对较少,但有能力接受,在对口岗位上稍加锻炼,即可很快进入角色。

2.以实物地质资料调研为契机,积极引进人才,改善人才结构

人才短缺是实物资料中心的基本情况。实物地质资料的调研和管理,不仅涉及地质科学的各个专业,而且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急需大量的地质、矿产、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及复合人才。因此,在一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岗位,遴选有关人员,参加到项目中来,通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和严格考核,将其中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吸收进来,可短时间改善人才结构,满足发展需要,不失为一条现实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