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辈是显考,爷爷辈是显祖考,再上一辈是什么称呼?

2024-11-22 12:55: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父亲辈是显考,爷爷辈是显祖考,那么再上一辈是显曾祖考,再上是显玄祖考,再上就是高祖考、再上太祖考、最后统称远祖考。

回答(2):

你好,显考:儿子给亡父立牌位,并且父亲这一辈的人都没了,也没有比父亲辈分再高的人在世了,表明父亲是家族中最高辈分了。

显妣:儿子给亡母立牌位,并且亡母的同辈及上辈人都不在世了。如果儿子的母亲或岳父母等同辈人或爷爷等辈还在世,应该称呼“先考”。

并且不能直呼父亲的名字,在姓之后加一个“公”字,在名字前加一个“讳”字。比如亡父叫王五,牌位可以这样写:“先考王公讳三府君之灵(牌)位”,其中“府君”也是父亲的意思。

如果父亲这一辈的人都没了,也没有比父亲辈分再高的人在世了,应该把“先”字改成“显”字,以表明父亲是家族中最高辈分了。如果父亲或同辈人及爷爷奶奶这辈人还在世,应该称呼“先妣”。

如果亡母的同辈及上辈人都不在世了,应该称呼“显妣”。并且“孺人”前加一个“太”字。

父亲辈是显考,爷爷辈是显祖考,再上一辈是显曾祖考,再上是显玄祖考,再上就是高祖考、再上太祖考、最后统称远祖考。

回答(3):

“考,成也;妣,媲也。”
父亲辈是先(亡的意思)考,爷爷辈是王(大的意思)考,再上一辈是皇(大而美的意思)考,爷爷的爷爷才是显(德行昭著,声名远播的意思)考,家族最早的老祖宗称为祖考(始祖鼻祖)
清 徐乾学《读礼通考·神主》:“古人于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 元 大德 朝始诏改皇为显,以士庶不得称皇也。不知皇之取义,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义。”
《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 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曰鬼。
考庙即父庙,王考庙是大父即祖父庙,皇考庙即曾祖父庙,显考庙即高祖父庙。高、曾、祖、父四庙为亲庙,祖考庙是始祖之庙。
郑注:“祖,始也。”孔颖达疏:“王立七庙者,亲四、始祖一,文武不迁,合为七庙也。”这就是说,周天子之庙有七,始祖后稷和二祧文王、武王,为不迁之庙;其它高、曾、祖、父为代迁之庙,因为某一天子的高、曾、祖、父到了自己儿子一辈,高祖就成了高高祖,不在四亲庙之中了;到了孙子,连原来的曾祖也退出四亲,不成为曾祖、高祖了。因此,四亲庙随着辈份的降低而代迁,它们不是永远不迁之庙,不能像始祖和文王、武王那样,永远得到后代的祭祀。诸侯之庙有五,即始祖庙,这是不迁之庙;另有高、曾、祖、父四亲庙,为代迁之庙。
“显考”还是“先考”
据《考工记》解释:“考,成也;妣,媲也。”具体说就是父亲完成了自己的功业,把儿女养育成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安心了。母亲相夫教子,以德仪影响和教育子女,对家庭亦有很大的贡献,其德仪与父亲的功业是可以媲美的。用这两个字指称父母体现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经济特点。这一模式同时规定了父、母在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在考、妣之前加一“先”字,意为父母已亡,“先”是“亡”的讳称,“先”又是敬词,与考妣合用就是对已故父母的敬称。
有时在乡间的墓碑上,可以看到很多“显考”、“显妣”的刻文。“显”取其德行昭著,声名远播之意。古人讲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普通父母与国家谈不上立功,一般也没有什么著述,立言就更谈不上。于是大家从“德”上做文章。“显考”、“ 显妣”就是说已故父、母德行显著,令名远播。这溢美的颂词,其始是功利唯上的体现。
“考、妣”作为通谥,从家庭的角度肯定了父母的一生,更重要得是,这一通谥还责成已为父母,或将为父母的子女,如何来尽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将“先考”、“先妣”改为“显考”、“显妣”,模糊了“考妣”的文化内涵,丧失了其礼教精神,一字之差,相去甚远。孔子当年曾叹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有些东西还是不改的好。

回答(4):

上面是显曾祖考,再上是显玄祖考,再上就是高祖考、再上太祖考、最后统称远祖考

回答(5):

一般再上面辈分,统称先祖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