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吃饭的

2024-11-20 01:21:1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先秦时期的吃饭礼仪 1、虚坐尽后,食坐尽前。(还没吃的时候,靠后呆着稳着点神,别一上来就趴在桌子跟前死等,就听主人吹冲锋号了。开吃的时候再积极地往前奏,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 2、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吃的东西端上来的时候要起立,一是表示虔诚,二是侦察清楚上的什么东西。有贵客到来也得起立,乘机消消食。主人让食必须接着,不吃就是不礼貌。) 3、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来吃饭的人地位如果低于主人,必须双手拿着饭碗向主人致谢,等主人寒暄之后再坐下。) 4、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吃饭之前要祭祈,吃什么就祭什么,有顺序,别乱来。) 5、三饭,主人延客食肉,然后辨肴。主人未辨,客不虚口。(客人先吃三碗饭,然后主人请客人吃菜,介绍其中的名堂,如果没说完,客人不要喝汤漱口停吃。) 6、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相授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客人吃完了要洗碗,主人说不用了,那您就歇了吧。) 7、共食不饱。(别吃撑着了。) 8、共饭不择手。(别用手捞大家一块吃的饭菜。) 9、毋抟饭。(别抢着吃。) 10、毋放饭。(吃不完别放回去。) 11、毋流翳。(不要长饮大嚼,吃成马拉松运动会。) 12、毋诧食。(咀嚼时不要出声。) 13、毋啮骨。(别像狗似的啃骨头。) 14、毋反鱼肉。(别把吃过的鱼肉放回去。) 15、毋投于狗骨。(吃不了的别喂狗。) 16、毋固获。(不要好吃的死吃那一样,不好吃的也得动动筷子。) 17、毋扬饭。(饭烫别急哧白脸的猛吹煽凉,显得像饿鬼一般。) 18、饭黍毋以箸。(吃饭得用匙子,不许用筷子往嘴里拔拉。) 19、羹之有菜者用夹,无菜者不用夹。(汤里有菜一定要用筷子捞着吃,没菜也别用筷子在里面乱撩,好象能捞出个金元宝似的。) 20、毋嘬羹。(喝汤不能直接对着嘴灌,得用匙。) 21、无絮羹。(不要在汤里乱放佐料。) 22、毋刺齿。(不要边吃边剔牙。) 23、毋翳酉。(不要对着嘴吸酱油醋调味品什么的。) 24、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嚼得动的放嘴里吃,嚼不动的用刀子切。) 25、毋嘬炙。(大块的烤肉不要把嘴塞满,咽不下去、吐不出来时就难堪了。)

回答(2):

养生人士 著名古人医师晚上是不吃饭的!

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叫“打尖”。但经考证,发现“打尖”应该是“打火”。
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11记:“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谨按《翠华寻幸》,谓中顿曰‘中火’。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水浒传》第60回:“且说吴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说岳全传》第8回:“当下牛皋、王贵将带来的家伙,团团的寻着些水来,叫众庄丁打火做饭。”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仆云〕天明也。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这里的“打火”就是击石取火。取火工具有:火镰、火石、火绒。火镰是一个长约十多厘米、宽约三四厘米、厚约半厘米、形似镰刀状的生铁片,取来石英石,在铁片上猛烈划击碰撞,于是就发出火星,引着了手旁边的火绒。取火就成功了。火绒是用蒲棒絮糅合炭、硝、硫磺做成的,平常将绒装在包里面。火镰如果做得巧,铁片上部会做一个能装火绒的皮包。还可以挂在腰间,随时取来使用。将“打火”代替“做饭”是口语中一种普通的借代方式。如用“下地”代替“到地里做活”,用“垒砖”代指“盖房子”。

回答(3):

盘坐着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