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食一定发生在初一,而月食不一定发生在十五,可能是十四或者十六?

2024-12-02 10:09: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原因是,农历的初一,不像公历,公历主要因为地球的公转周期比月球长多了,它自身的一点点误差是在年底才补救的,于是设置了闰年来调整。
而农历有点区别,月球的周期就短多了。它每个月都要调整,这也是一个聪明的办法,免得积重难返。
制定农历的的时候,规定每个月的头一天必为“朔“。就是说这天,月球在太阳之间是必须保证的。说白了就是月球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才定为初一(以严格的观测和计算为工具)。而这是发生日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需要其他因素,但没有”朔“就没有日食)。为了保证初一必为”朔“,就要调整一个农历月的时长。比如说这个月是到29了,那明儿是初一呢还是30?
经过观测,假若明天月球还没到太阳与地球之间,那明天就算30 ,在等等月球吧。必须等到月球运动到地球与太阳之间了,才算初一!
这样的话其他日子看到日食就不可能了。
为了安排月球的位置与农历初一相匹配,、用大小月错开来安排。结果是很搞笑的,比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为的就是等待月球到位(当然这都是早早算好的,现代科学的数据精度完全可以算到一万年以后。)。

而十五?谁管它呀。初一是位置要求固定的,后面的日期所对应的位置就不去管他了。于是,有时14月球就转到了影子里,有时15,有时16。你要问为什么不是15?因为月球的周期又不是被24小时整除的(整除才怪呢)。总会有点余数。有时候大点,有时候小,所以细节上想想:比如今天初一了,也许凌晨两点月球就到位了,但也许晚上11点半才到位置。这样挤来及去的,又因为月球公转周期是27.3天(半个周期是13.7天,都不是整数,整数了才怪了),又加上地球自己也在公转,公转就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连线也是移动的。那变数自然就来了,等到月球转到地球另一侧发生月食时,谁知道过了多少个24小时呢?有时十四圆,有时十六圆,你总算可以原谅月球一回了吧?谁都不容易。(据说《十五的月亮》这首歌的稿费就十六圆。作者一怒之下写了另一首歌叫《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用来感谢灵道对精神文化的重视。)

回答(2):

1、日食一定发生在初一,是因为太阳和月亮视觉上的大小几乎相同,所以稍有偏差就盖不住了,以至于日食严格发生在初一白天。
2、月球公转周期为29天半,而农历一个月或为29天或为30天来弥补月球公转误差,所以十五并不是恰巧月圆的时刻。会偏差到十六。
3、“一天”的划分也会造成这种误差,例如今晚是十五,但是月食发生时间过了12点,虽然是同一个“夜晚”,但是发生时间是算在“十六”日的。
4、地球的影子比月球影子大非常多,覆盖面广,导致月球在十四到十七都有可能进入地球影子。
我就曾看过一次十七发生的月食,但十四是真没听说过。

回答(3):

因为初一时,地球,月亮,太阳在同一直线上,而且月亮把太阳挡住了,所以是日食。
十五时,地球,月亮,太阳在同一直线上,地球把太阳挡住了,所以是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