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乐器的箜篌和西方乐器的竖琴有什么区别?

2024-12-04 18:52: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出土的年代不同

竖箜篌却是由远古狩猎者的弓演变而来,是伴随着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最古老的弦鸣乐器,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被发掘的第一把拱形竖琴,是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

2、音域不同

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

现代竖琴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3、技法不同

箜篌多了压颤技法,有左右同度的双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

竖琴用左右手的一至四指演奏,不用小指。乐谱中的高音声部由右手演奏,低音声部由左手演奏。单手可奏单音、双音、和弦(同时发响),每只手最多奏四个音,最宽不能超出十度。

扩展资料;

特点;

1、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

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旋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旋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七声音阶旋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旋律多得多。

2、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

3、在技法方面,箜篌是以竖琴为根本,以古筝等民族乐器为辅助,再加以发展的。

箜篌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增强了和声与复调。揉弦区和拨弦区互为一体,在揉弦拨弦手法之间转换非常便捷,和声色彩更丰富,甚或可在两只手不同的手指,同时拨动不同音高的弦后,用对应手指相互施展揉弦手法。

由于两只手不像单手的两根手指那样,互相牵制而是各自独立,双手同时施展的揉弦手法,能有较大的组合可能。左右两排弦把共鸣箱完全围住了,少了一半的竖琴的那种手,在共鸣箱上拍一拍的技法。弦列在雁柱下方有一片无调区,比一般的竖琴多了个“码下刮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箜篌

百度百科——竖琴

回答(2):

  箜篌在外形上区别于竖琴的几个特点: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竖琴长匣形共鸣箱,箜篌琵琶形共鸣箱;竖琴共鸣箱侧面光秃,箜篌共鸣箱的左右两面各有一行雁柱;竖琴琴柱是圆柱,箜篌琴柱一般是方柱。另外作为一种装饰,琴柱顶端有凤凰首的一定是箜篌。
  确切的说,竖琴的共鸣箱是窄梯形的,边缘比较直,而且弦的下端直接连接在共鸣箱的斜面上,而箜篌的双面琵琶形共鸣箱要更大一些,侧面是垂直的,弦压过雁柱连接共鸣箱下端——从远处看去和竖琴确实容易混淆。
  具体一点,竖琴共鸣箱在左右方向上宽,在上下方向上窄,也就是比较扁,名之为“卧式”;箜篌共鸣箱在左右方向上窄,在上下方向上宽,也就是属于侧扁,名之为“立式”。两者区别来源于单排弦和双排弦各自的要求。这样,从正前方看,竖琴共鸣箱的左右两边在琴体下部明显的突出,像船的两舷;从正侧面看,箜篌的琵琶形共鸣箱则宽大如蒲扇;从侧前方看,两者形状较像,但竖琴共鸣箱的下端会被琴柱遮住,其左下角或右下角会在琴柱的另一边露出来,而箜篌共鸣箱上沿和下沿的弧度却有差异——上沿一般有着柔和的曲线,下沿一般是根笔直的保护条;有的箜篌共鸣箱向琴柱方向突出比较多,琴柱下端是“插”在共鸣箱上的。
  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的声音好像是从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古筝的音色对比一下:古筝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

  在技法方面,箜篌是以竖琴为根本,以古筝等民族乐器为辅助,再加以发展的。
  箜篌与竖琴在技术上的区别主要是:箜篌多了压颤技法(古筝),带来更多的韵味变化;有左右同度的双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增强了和声与复调;揉弦区和拨弦区互为一体,在揉弦拨弦手法之间转换非常便捷,和声色彩更丰富,甚或可在两只手不同的手指同时拨动不同音高的弦后用对应手指相互施展揉弦手法,由于两只手不像单手的两根手指那样互相牵制而是各自独立,双手同时施展的揉弦手法能有较大的组合可能;左右两排弦把共鸣箱完全围住了,少了一般的竖琴的那种手在共鸣箱上拍一拍的技法;弦列在雁柱下方有一片无调区,比一般的竖琴多了个“码下刮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