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由来及概貌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的中央,之所以称为故宫是因为它曾经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所在地它的城垣高10米,四隅有角楼,城有四门。城中建筑多覆以黄色琉璃瓦,城外环绕着52米宽的护城河。
清代对明宫进行了修缮和重建,并更改了一部分宫殿的名称。至今仍保持原有的规模,共有建筑980座,8700余间,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紫禁城建筑以午门、太和门、三大殿、乾清门、后三宫、坤宁门、钦安殿、神武门为中轴线。此线向南、北延伸,正是当时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城内则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是皇帝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北为内廷,是皇帝、后妃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宫殿中的正殿均坐北向南,以南为前,以东为左。紫禁城内,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对称均衡、动静结合、完整统一;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紫禁城内最高建筑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上有5座门楼,俗称五凤楼,两翼城楼如雁翅,又称为雁翅楼。墩台平面成“凹”形,开阔而庄严,气势浩大雄伟。正中的门楼面阔9间,进深5间,象征古代帝王位处九五至尊,是紫禁城内最高的建筑。门楼上左右有钟鼓亭。李自成攻北京就是自此进入紫禁城的。
午门内是规制严整的广场,五座雕栏玉砌的内金水桥横跨内金水河。站在桥上凭栏东望是高大的协和门,门南北共22间庑廊(正殿两侧的房屋),那是昔日的内阁公署所在地。内阁是明清两代设置在宫中辅佐皇帝办理国家政事的机构。主要职责是草拟和传达皇帝的诏令、批阅和进呈官员的奏章文书,曾经有很大的权力。
与协和门相对的西面是熙和门,它的北侧庑廊是原来的翻书房(负责满汉文互译的工作);南侧庑廊为起居注馆(记录皇帝的言行)。午门正北的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最华丽的门。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政”的地方,皇帝在此亲自接受臣下的朝拜、上奏,并颁发诏令、处理政事。太和门东西两侧的昭德门和贞度门的两门庑是侍卫们值班休息的地方。
太和门内东庑中的高大殿宇是体仁阁,是三大殿的陪衬建筑,后来是内库缎库。清朝曾经在此处进行御试和宴请文人。太和门内西庑是各内库所在地,其中弘义阁与体仁阁相对。与左翼门相对的是右翼门。这些建筑及其南北的配房是紫禁城内库中的银库、皮库、衣库和茶库。
故宫外朝三大殿
太和殿 太和门正北的雄伟宫殿就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曾有奉天殿、皇极殿等名称,35米多高,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建筑面积为2377平方米,72根柱子,其中有6根蟠龙金柱,四面是“金扉和金锁窗”,是我国古建中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的一座宫殿。重檐庑殿顶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最尊贵的屋面形式,屋顶上有九个走兽也是全国之最。所有这些设计,都充分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太和殿前的丹陛上,东有日晷,是我国古代计时器;西为嘉量,俗称“官斗”,是乾隆时期仿新朝王莽时的形式制造的,上面有乾隆时期的铭文。还有鼎式炉、铜龟、铜鹤,是举行典礼时放置及点燃松柏枝和檀香的器具,象征江山永固。丹陛上还有两个铜缸,可以注水防火,缸下有石为垫,以备冬天气温低时点火加温,防止水冻结冰。
太和殿东有中左门,清初议政大臣每到上朝时,就在此门外会议。太和殿西面是中右门。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曾名华盖殿和中极殿,这座宫殿规格较小,曾遭火灾,方檐圆顶,内顶雕刻彩绘极其精美。每逢皇帝亲临太和殿典礼前,在此殿小坐,翻阅表具奏章,接受内阁、内务府、礼部和侍卫等官员跪拜行礼。清朝每10年修纂一次的玉牒(就是皇室的家谱)修好后进呈皇帝审阅时,也在此举行较隆重的仪式。
保和殿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曾名谨身殿、建极殿。明朝册立皇后、册立皇子颁诏、百官称贺上表的时候,皇帝都是先在这里穿上礼服,再到奉天殿升座。清代每年除夕,皇帝就在这里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乾隆后期,此处成为殿试的场所。保和殿东侧有后左门,里面是大臣值班的地方,称为值房;与其相应,保和殿西就是后右门。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是外朝的中心建筑,它们坐落在由“土”字形相连的台基上。古代“五行说”认为土居中央,台基设计为“土”字形,寓含三大殿乃天下中心的意思。
太和殿东西两庑是当初紫禁城的内库,有茶库、皮库、铜库等。中和殿后东西两庑之中一度存放着清世宗雍正皇帝批阅的奏章,堆积如山。
如今太和殿以北、保和殿以南的东西两庑在故宫博物院的努力下,辟为展馆对观众开放。其中保和殿西庑为绘画馆。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储秀宫,坤宁宫等等。
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现名为清朝时名称)。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