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2024-11-22 16:39:4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陷强有力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政府拨款或补贴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大单位运作所需资金并需要任何的运营手段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对于单位的资产更是毫无限制的挥霍,缺乏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在他们的思想里,财务预算管理就是抓紧“钱袋子”,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资金的有效分配等并没有形成科学严谨的意识,而领导人员出现的这种思想进一步的导致了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不科学、不完善。

2、财务预算编制存在质量问题
预算编制是进行财务预算的前提和基础,是财务预算的一种方式。它就相遇数学计算中的数学公式,公式用得不对,计算结果就一定会出现错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编制用得不正确,财务预算结果就肯定会出现问题。

3、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严重缺乏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的随意挥霍和资金的随意使用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与单位内部的预算决策执行力度不够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管理制度当中缺乏强制性的手段,责任制定不清晰,各部门该完成的任务你推我攘,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四)财务预算考核流于形式
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财务预算考核并不重视,一方面缺少完善、严谨的考核形式、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则是对考核结果利用程度不高,缺少对考核结果的全面性评价。

二、如何解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改变行为的第一步应该是改变思想,因此想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从行动上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首先就要改变他们轻视、无视、错误的思想意识,提升他们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重视程度意识灌输的内容主要有:财务预算全面管理意识、关于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廉政作风思想意识三个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快传统财务管理思想的转变,并迅速建立现代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思想根据地”,首先排除单位内部的腐败思想、懒散思想。

2、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就是要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提供一套正确的预算方法。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结构、管理性质、政府职能、发展内容等对财务预算与分配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参详,立足于辖区内未来的发展以及未来政府职能的改变选择或创新新的编制办法,综合考虑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拒绝单一、拒绝表面,追求深刻、追求全面,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的编制方法进行财务预算,正确计算当年的各项财务收支,计划下一阶段的财务利用计划。总之,要以职能开展、节约资金、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对预算编制进行管理,提高其质量。

3、提升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预算执行与控制直接影响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如果预算决策无法执行,那么之前的一切管理手段都将是为无效。提升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首先应当主要分化或是财务预算决策的指标,降低其执行的难度,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以及下属各个部门的职能要求对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分配管理,最好确保每人一项财务预算指标;然后还需要制定各部门关于财务预算指标执行与控制的制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决策执行的监督与检查,对各部的指标执行与控制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和管控,制定关于财务预算执行的内容、要求和目标,控制预算执行的方向,避免出现轨迹偏离问题;最后,还可以对部门财务分配和利用进行量化管理,并对与财务支出相关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对于未申报的建设项目、各项效益指标低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分配资金,严查超标支出、资金流向不明以及资金记述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控制单位内的财务管理风险。

4、建立全面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定考核机制
①建设完善的考核体系。对于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不同的所属部门应该执行不同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对资金的收支以及固定资产的消耗与购进进行考核,不能单一的只对资金使用进行考核,考核项目以及考核标准也应当有所差异。

②建设关于考核结果的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两项内容:第一是结果的分析评价制度,第二是考核结果的利用制度。考核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财务预算管理的方向和内容,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利用是财务预算管理方向与内容制定的重要参考资料,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利用。

回答(2):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一、现行预算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预算编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当中,尚未完全到位,预算编制工作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较大。
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很多地方除在少数部门开始试编部门预算外,其他部门预算由财政部门代编,这些部门的预算编制仍旧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定额)和依据。部门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和本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多年运用下来,致使年度预算核定支出指标与实际需要大相径庭;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的程度较低,致使预算编制不完整,部门之间经费状况苦乐不均,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二是有些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主要是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一方面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超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需要却无力保障。
三是追加预算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财政预算预留资金较多,以待年中安排追加预算。有的地方追加预算过多过滥,个别部门追加的预算比年初预算还要多,致使财政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约束力。追加预算的审批不严格或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助长了一些部门、单位跑要资金的现象,易于产生腐败。
(二)预算批复不及时、执行不严格、预算调整随意性强
——2003年度,海关总署未及时批复所属单位预算3.2亿元。2003年4月8日,财政部正式批复海关总署2003年度预算,但直到2003年10月27日海关总署才批复所属单位预算3.2亿元。
——2003年国家林业局批复预算时自行调整了部分内容,共计201万元;在预算执行中,国家林业局用自有资金弥补经费不足691.3万元,未纳入当年部门预算中,2003年国家林业局在财政部批复购置汽车13辆、预算450万元的情况下,当年安排购置汽车36辆,购车金额1253万元,超出预算803万元。
—2003年国土资源部的一些财务收支未纳入年初预算或未经财政部门同意自行调整预算,一是所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没有预算安排的情况下,动用修购基金27.72万元购买帕萨特轿车一辆;二是国土资源部本级累计动用结存资金 1.6亿元,未纳入当年预算;三是所属经研院未经财政部门同意,对140万元的基建支出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将其中55万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非预算支出;所属土地整理中心对购置交通设备经费进行调整,应购置面包车2辆,实际支出54万元购置公务轿车2辆,余款购置计算机设备等。
(三)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预算制度是一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社会都有对预算进行监督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对预算的监督却往往不到位,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大对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根据《预算法》规定政府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在现实中,各级人大普遍存在对财政预算监督失效的现象,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各个过程中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省以下人大大多都没有成立预算监督委员会,人大负责预算监督的人员知识结构水平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人大也没有提出任何监督财政预算的实施细则,对监督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作为指导,因此,就形成了政府怎么报人大就怎么通过的局面。
二是审计体制原因造成审计作用和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是依据宪法是根基宪法设立的经济监督机构,它的职能就是对财务收支和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通过履行这一职能,起到保护国有资产,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审计制度,同时也是规范经济秩序、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国是行政型的审计体制,其特点是审计部门属于政府机关,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此关系致使审计的职能难以有效得到发挥。首先,政府“自己审自己”的工作立场使审计目标不明确。其次,审计执行过程中可能由于人为因素使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再次,由于审计结果是对政府和人大两方同时负责,责任主体不明确,审计报告要经过政府批准后方可向人大汇报,一些不利于政府自身利益的情况可能就被“内部消化”了,使问题得不到暴露。由于目前采取的是“同级审”的形式,审计机关的人事任免权、经费的审批权、审计工作对象的决定权力等重要事项都由同级政府决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相当尴尬。
三是纳税人的监督无法实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强烈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和义务让公众如何了解取之于民的财富是否用之于民,纳税人的钱是否管得好,花得值。但是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政务信息的不公开,纳税人很难了解事实真相,监督和制约就更是谈不上。
(四)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对财政违规、违纪事件处理不力
近几年来,审计不断揭露出不少令人触目惊心的大案要案,甚至涉及到一些中央部委、银行、国有大型企业,客观上讲,这种“屡审屡犯”现象的发生有很多种因素但与我国原有的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虽然初步建立了我国审计工作机制,然而,审计部门只能履行审计职能,却没有相应处分或处置权力。党和国家及政府的其他监督部门(纪检、检察院、法院、监察、公安等)的问责惩戒机制也不够健全。对于问题单位的处理,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一个纪律或者道德约束,审计出来的许多问题结果是“不了了之”,没有对相关责任人“动真格”,审计报告一公布,有关部门表个态,象征性地做一点处理,即算交差了事。这样一来,违规的成本很小,收益很大,下一年如法炮制,依然故我。于是,审计风暴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变成了和风细雨。部门机构无所谓,当事人也不把它当回事,本部门一般人也持有一种理解和支持的心态。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回答(3):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