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
秦汉:
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
宋元:
北宋—知州与通判(副知州)互相牵制;
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
明清:
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清初设立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
秦:郡,县,乡,里(亭)
汉:州,郡,县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元:行省,路,府,州,县
是这个吧😬明清我们老师没讲,应该不会考
分别是,郡,县,里,乡,亭
秦朝郡县制,汉朝刺史,
县,这个历史起源最早,《说文》“系也”,“此本是县挂之县,借为州县之县。今俗加心,别作悬,义无所取”。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大量存在。主要是诸侯国兼并他国之后,没有再行封建之后,逐步在原地设置县。
郡,在战国后期,同样也是国的边远之地,但是存在军队驻扎;在秦一统以后,六国人民并不心服,各地都有驻留兵力的必要,所以分天下三十六郡。
州,汉武帝时候,分天下十三州,作为一级监察机构,后来实权增加,成为一级行政区划。
州、郡、县,一直沿用到唐初。
道,唐初的军事术语,如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后来在撤郡为州的时候,道成为一级行政区划。
路,宋初改道为路,以漕司(转运使)为核心,外加宪司、仓司、帅司构成的一级行政管理机构。
行中书省,元代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
承宣布政使司,明初改名,亦称藩司;另外还有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清沿袭明。康熙时期,基本上布政使司都基本上改成了省。另外,清的地方区划还有将军辖区、都统、参赞大臣等。(东北、蒙、藏、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