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民国二年1913年,原府、州、厅一律改为县,废府设黎平县和洪州分县(驻地今黎平水口),开泰县移治锦屏乡县丞驻地,改为锦屏县,属黔东道。
黎平县,1935年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地;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销洪州分县,并入黎平县;1937年以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1年撤永从县、下江县,设从江县,驻地丙梅,永从归黎平,下江归榕江。
黎平县人民政府,1950年2月成立,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黎平县
参考资料来源:黎平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黎平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德凤镇。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拥有人口总数五十余万多人。地方邮政编码557300,全县管辖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总数最多、面积最为宽广的县,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县。贵州省黔东南州,州府位于凯里市。
贵州黎平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也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主要居住的是侗族,也是侗族文化的发源地,有“侗族之都”的美称。黎平县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还有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翘街。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茶叶终止面积很广。除此以外黎平县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湿热气候为主,其中也有很多著名景点,例如黎平会议会址、肇兴侗寨、黎平翘街、黄岗侗寨、天生桥、八舟河、南泉山等,是一个旅游胜地。
黎平县不属贵州省哪个市,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黎平县,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31’,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东南面与湖南靖州县、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毗邻,东北与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接壤,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1497个自然寨,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也是贵州省人口最多面积第二大的县份。黎平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