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泥鳅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农家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收益快,简单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注意: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养鳝池投放泥鳅的目的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2、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3、城市居民和没有条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喂养。
4、“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投放种苗。
稻田投饲施肥精养泥鳅,经济效益可增加2-4倍,是发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稻田的选择和修建
选择水源充足、不旱不涝、日照良好、不受废水污染、无冷浸、质地松软肥沃的稻田。种植的水稻应是矮秆、不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稻田面积可大可小。防逃设施要严格。田埂加高加固夯实到30-50厘米,最好用塑料膜或木板、石板等贴于埂的内侧,下端埋入硬泥中;进排水口设置网栏,防泥鳅钻逃和野杂鱼、污物进入。禾苗返青后,将稻田四角的稻株移栽在同田的其他行中或另田定植,腾出空地开挖鱼凼,每个凼深30-50厘米,面积4-10平方米,并沿田四周或对角线开鱼沟,沟深30-50厘米,做到沟沟相通、沟凼相连。沟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放养
放苗前必须施足基肥,培肥水质,繁育饵料生物。方法是在沟凼中用干燥或新鲜牛粪、猪粪、鸡粪、稻草和米糠等混合铺10-15厘米厚,再盖一层泥土。泥鳅苗可人工繁殖培育或从天然和养殖水域零星捕捞收集,但放养规格大小要求基本一致。一般每亩稻田放养尾重2.5克的小泥鳅60-120公斤,如果是不投饲的粗放,放养数量应相应减少。
投饲追肥
泥鳅主要捕食浮游生物。因密度高,应加投豆浆、面粉、米糠、豆渣、麦麸、菜饼、青菜碎叶、蚯蚓、蝇蛆或鱼用配合饲料。投饲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日投量为泥鳅体重的5%,并根据吃食情况增减。要设几个固定的投饵点,以减少饵料浪而和便于观察。追肥应先发酵,少量多次使用,水质太肥则不施,与池塘养鱼标准相同。
防治病害
放苗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20公斤化浆全田遍洒消毒;鳅苗用3%的食盐水浸洗后入田;养殖过程中每隔1个月左右用漂白粉1毫克/公斤(1ppm)浓度遍洒1次。
合理解决施化肥、农药与养鳅的矛盾 施化肥少量多次,控制用量,每亩每次用尿素4-5公斤或硫酸铵5-7公斤。防治水稻病虫的农药应选用高效低毒品种,如杀虫双、乐果、稻瘟净、磷胺等,并尽量把药喷在稻叶上。
很好养,水加泥,再加腐败的食物就可以了.但要适量,每天2次,早上和傍晚.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所以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泥鳅和黄鳝好动,加网盖上去.还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凡是养殖都有风险,1是疾病风险 。 2是技术风险(投入和产出、成本的控制等)。 3是市场风险(好多养殖有行无市)。
一旦看准市场,则要义无返顾。要敢拼敢闯!这就是养殖。有发财的,也有赔钱的。也有更多后悔的。
至于好不好养,一句话:会则不难 难则不会!都是人掌握的,只要下工夫,哪有养不活的!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养鳝池投放泥鳅的目的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2、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3、城市居民和没有条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喂养。
4、“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投放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