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2024-11-06 09:25: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人口问题

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2、环境能源问题

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对中国城市化的压力。从2011起到2050年之间,中国城市要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要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城市“四倍跃进”的目标。

要全面达到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平衡,要全面达到城市的能源清洁化并逐步将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四分之三的比重,下降到40%以下,都是严重挑战。

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


3、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问题

地形:对原来的地形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或起伏更大(如摩天大楼)。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等地质灾害。

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气温、降水等要素发生变化,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也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将城市大气污染带到郊区,也将郊区大气污染带到城区,扩大了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水文: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区水系出现紊乱,也使降水、蒸发、径流出现再分配。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出现变化;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交通工具、尤其是工业“三废”,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也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

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转变为城市,农业用地变成城市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人口由分散变的密集,信息更加发达,文化观念得到提升,教育程度变高。

扩展资料:


如何克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各种问题,是城市化战略推行的中心思考。以下六项基本措施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要点。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尽快修改《城市规划法》,放松对大型、超大型城市的规模控制,构建2—3个世界级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体系的龙头。

同时要十分加强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投入数字城市的建设、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城市服务体系的提升等,将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置于国际的大背景之中。

二、将中国城市的发展视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城市化进程中的规模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大中小分布的系列谱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生态位”,不能人为地强调只能发展城市体系中的某个部分而忽略另一个部分。

应当进一步调整全国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和加强产业转移力度,放大城市扩散效应,将其真正塑造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三、认真规划国家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将其塑造成国际级和国家级的人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等,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辐射作用、带动作用。

大城市在城市体系重复发挥了城市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主力。

四、加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重点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尤其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业和社区建设的力度。中小城市是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目标。

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路径,对于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且分布比较集中,城镇密度比较高的地区,鼓励城镇集中合并,选择以中心城镇为中心、卫星城镇分布周围的方式发展小城镇。

对于乡镇企业不发达地区,首先大力发展经济、培育实力,为城镇的建设创造条件。对于有大型企业的地区,可以在其周围建立城镇,但一定要注意城镇的区位分布,注意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防止企业风险转化为城镇风险。

六、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城市化进程

回答(2):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七个注意事项:
一,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二、统一认识,强化对城镇化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四、尊重自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在原有村庄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五、保老城、建新城”,既要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六、培养干部,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家知识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经营城市。
七、落实任务,包括切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

回答(3):

——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此前中国城市发展,比较关注经济成长、看轻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高位增长,但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值基本上低于GDP增速。在城市财富迅速积累的前提下,居民富裕程度未有同步的提升。

  ——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虽然中国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但城市建设却非常低效粗放。当前,资源环境瓶颈效应日益强烈,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迈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轨道。

  ——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现阶段,中国面临着由于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而导致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中小城市人口增长乏力现象,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生存性福利的均等化,是政府的必然选择。

  ——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调。

  ——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包括初级产业用工荒与高端人才求职难并存、公共交通工具的增长小于城市建设的扩张、土地的城市化水平快于人口的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大小城市分布不均衡等。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和共享的中国城乡体系,则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称,“由此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完)

回答(4):

物质文化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不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