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

2024-11-27 19:58:0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地理坐标东经118°01′到119°20′,北纬28°14′到29°30′。她南接福建,西连江西,北邻 安徽,省内与杭州、金华、丽水三市相衔。衢州市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下辖江山市、龙游、常山、开化县、柯城区(县级)和衢江区(县级)。在目前的科学阵营里存在着一个强烈地对抗,这就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对抗。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与人相关的一切社会实体、社会形势、社会机理,甚至包括人们研究自然科学的动机、方法等。自然科学,从自然科学者角度,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一切实体和各种规律等,而从人文科学者角度,其研究对象是与人无关的实体和各种规律等。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抗就集中的表现在归属与划分上。人文科学批判唯科学主义所造成的人与社会发展的片面化乃至从人伦到自然生态的危机,同时揭示科技活动所深层依赖的人文价值动机系统与科学精神的人文性质,以及人文素质又如何凭藉科学技术活动辩证与历史地发展生成。衢州经济开发区的园区建设速度快、配套水平高,可与沿海发达地区媲美;而土地、水等要素价格与中西部接近,比发达地区低廉,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当年,衢州经济开发区就成功引进投资1亿元的浙江通顺机动车部件、投资5000万元的新航机动车部件等6家温州汽摩配企业落户东港。

回答(2):

衢州位于北温带,濒临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冬天低温少雨,夏天炎热多雨,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使得了茶叶也成为了衢州特产中的一项。
衢州地形类型多为山地,使得当地拥有许许多多的旅游名山,例如烂柯山、江郎山等等。这种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衢州的特产得到推广,肉质细腻、疏松的三头一掌作为早已在衢州出名的小吃自然是风靡中国,但这三头一掌的又香又辣可不是一般的外地人可以忍受的。这衢州著名小吃三头一掌的辣也反映出了衢州人喜吃辣、爱吃辣的一种表现。
旅游资源和特产的畅销,以及衢州市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衢州的经济较为发达。经济发展了,衢州政府便开始力求其他方面的发展:教育、生活条件等一系列的发展。
教育方面,那无非就是建学校、请老师——1999年,华茂外国语学校建立,并与早已在衢州大名远扬的二中结盟,立下豪言壮志,发誓为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生活条件的发展,体现在了辞旧迎新上面——以前,在我很小的时候,到处都是狭窄的弄堂以及古老、破旧的老房子。而现在呢?狭窄不堪的弄堂被推平了,新建的道路无比宽敞,哪怕以前这条路甚至只能容许一人通过,但现在,却可以让两辆车同行!
而那破旧的“危房”,也随着那弄堂消失无迹了。在那破旧房屋的原址上建起的,是一座座美丽的、崭新的居住区或是各式各样的商店……
本人原创,希望自改后再抄(我也要用的!避免被老师发现)

回答(3):

都在改变

回答(4):

人文关系
本报讯 浙江省衢州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制定了《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门街区保护规划》、《新桥街改造详细规划》、《衢州市府城保护规划》,对孔庙、水亭门、大南门、小南门、周宣灵王庙、天妃宫、赵抃祠等十多处文保单位进行修缮。该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了衢州对外宣传的最有吸引力、最富魅力的城市名片。

  1994年,衢州市政府就组织力量编制了《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先后邀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来衢对规划进行会审。1999年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补充完善。保护规划明确规定,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以衢州府城为主脉,以古城水亭街区、北门街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突出以南宗孔氏家庙为代表的35个重要文物保护点,将整个古城区组成“点、线、面”有机联系的空间连续的保护整体,必须坚持“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名城风貌严格保护”的原则。将名城保护内容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在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的《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门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名城保护区的范围,并划分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进行规划控制和保护。同时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民居保护区、传统特色街区以及古城内的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环境质量等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要求。

  在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同时,衢州市逐步对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进行了完善。与此同时,衢州市严格实施各项名城保护规划。衢州市区拥有“国保”单位孔氏南宗家庙,省级“国保”单位两处,一处为周宣灵王庙,另一处为衢州的府城及钟楼。此外,市区还有“市保”单位13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近几年,市政府先后收回了赵抃祠、周宣灵王庙、天妃宫、神农殿、弥陀寺、书院等6处文保单位产权,划归文物部门管理,并按规划对其进行维修、保护。

  收回文保单位,维修文物古迹是衢州市在保护古老城中的重要举措。宋代建筑赵抃祠,原属市人民医院所有,经市政府出面协调,该医院将赵抃祠无偿移交给文物部门,并于2000年由市政府出资完成了该祠的维修工作。周宣灵王庙因使用单位的多次变更,没有得到妥善保护,1998年市政府收回其产权划归文物部门,并进行抢修,工程于2001年9月完成。清嘉庆年间重修的天妃宫,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神农殿,近几年都已经由市政府收回,并于去年进行抢救、维修。创建于宋开宝年间的弥陀寺,2001年12月从柯城区东门村收回了产权,划为文物部门直接管理。此外原位于市区狮桥街62号的叶氏大厅,属清代建筑,因为该地段拓宽建设中被拆除,按规划要求异地保护,现已将其建筑构件编号安置在烂柯山风景区,计划重建,恢复其原貌。

  衢州市还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必须从不同城市的历史实际出发,努力发掘城市的传统文脉。近几年,衢州编撰了《历史文化名成——衢州》一书,编辑出版《衢州文物精品》;举办《衢州市区历代名人史迹及书画精品》展览;新编婺剧《徐徽言》,讴歌衢州历史英雄人物,在省内演出50余场,获得浙江省“五个一工程”提名奖。1995年11月,中国孔庙保护协会成立暨首届年会在衢州召开,扩大了“南孔”在全国的影响,更加深了儒家思想理论的研究,有效地开展了对孔氏南宗文化的交流。

摘自:http://www.chinajsb.cn/gb/content/2003-02/11/content_13547.htm

衢州旅游特色:
衢州旅游资源丰富,经普查表明,衢州现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1192个,分属121种类型。衢州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同时还拥有紫微山、钱江源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和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文物古迹多达2040余处。
衢州旅游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景点丰富、交通便捷、特产众多、野趣较浓等优势,确实是一个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好地方。因而有“山水名城,神奇衢州”之称。
衢州有着非常难得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纯朴的民俗民风。衢州境内多山多水,钱江源是钱塘江的源头,九龙湖、月亮湖、仙霞湖是衢州山水旅游线上的明珠,江郎山、紫微山、古田山、齐天山(又名九华山)等景点则是衢州山水旅游线的精华。九龙湖风景区,两岸青山,一江碧水,有千岛湖之秀、三峡之美,是避暑疗养休闲的好去处。首期开发的九龙湖水上乐园,以黄坛口水库人工湖为主,配以现代化的水上游乐设施,可供游人饱览湖光山色、田园风光,怡情养性,乐趣无穷。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一线天之最。有被誉为“南孔圣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宗孔氏家庙、围棋仙境烂柯山、“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的江郎山、“世界第九大奇迹”龙游石窟、国际地科联组织确立的我国首枚“金钉子”。

衢州美食特色:
美食之一:“三头一掌”,即兔头、鸭头、鱼头和鸭掌。用辣椒、姜、蒜、桂皮、杞子、中药等辅料烧制的“三头一掌”味道鲜美、色香俱全,到目前为止,在衢城烧“三头一掌”的大排档达150余家,几乎成为夜宵的主打品牌。
美食之二:烂柯山鱼。“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围棋发源地烂柯山下,有一个石室鱼庄,是吃鱼的好去处,那里有鲇鱼、鲑鱼、汪刺鱼、石斑鱼、老虎鱼、太阳鱼,做法别具匠心。
美食之三:药王山药膳。药王山药膳以绿色为主,有仙菇养颜羹、药王如意鸡、神农三宝鸭、千金小龙鱼、韭菜胡桃、栗子腰花、蜂蜜雪梨、清螺香粥、猪脚绣花针和小公鸡炖山王杞等。

衢州工业特色:
衢州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发展势头良好。市委、市政府正在实施“410工程”,即培育建立氟化工、有机胺、矿山风动机械、有机硅单晶硅等4个全国制造中心,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电光源、高档特种纸、金属制品、输变电设备、精细化工、钙产品、竹木加工、消防器材、蜂制品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在融资、用地、用电等方面优先扶持列入“410工程”的特色产业,以提升区域特色竞争力,加快衢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其中市本级主要扶持衢州经济开发区的矿山风动机械、金属制品、输变电设备等产业发展。
衢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城市总体规划内的新兴综合区,规划及行政管辖范围为26.5平方公里。下属三个工业功能区,其中:1、东港功能区;2、白沙功能区;3、金属制品加工功能区。
经过十年的建设,有入园企业近700家,投产的工业企业16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区内常住人口4.5万人,企业职工2.5万人。区内形成了金属制品加工、机械电器、皮革服装、农产品加工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2004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工业增加值8.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 .21亿元,区内企业出口交货值8.29亿元。

摘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039027.html

浙江在线12月01日讯
  首破千亿,曙光在望!

  2005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即将过去的2010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1000亿元大关。

  当我们把目光定格在2002年,衢州确立“工业立市”战略的这一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3家,到去年年底,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企业订单大幅缩水,这个数字仍然稳稳地扩张到了1265家。

  过去的五年,衢州工业量质并举,眼前海阔天空。

  元立成为全国钢铁生产企业循环经济典型,开山打造“空气动力中国芯”、志高机械全液压露天钻车获评国内首台(套)、威盛电子朝着业内“前三”的目标挺进,雷士灯具冲刺全球最大节能光源生产基地;国家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首个光伏产业基地落户,衢州成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年均增长40%以上;氟硅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空气动力机械、电子信息等新兴战略产业以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衢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支撑……

  衢州工业腾飞靠的是什么?正如市委书记孙建国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所总结,五年以来,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高端发展之路。

  激活
  成绩来之不易。衢州既不具有东部发达地区高端要素带来的“极化效应”,又不具有中西地区各项政策优惠带来的“洼地效应”,而且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总量不大、领军型企业不多,到2010年却已经形成6个国家级、6个省级产业基地,衢州走的是一条激活主导产业的发展之路。

  被誉为全球压缩机技术领域“六个半”领军人物之一的国际知名螺杆压缩机专家汤炎博士,去年从美国昆西压缩机公司“转会”衢州空气动力机械产业,出任开山集团副总裁兼北美研发中心主任。衢州老牌企业“开山”实现“北美研发,中国制造”的发展模式。

  这是衢州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新型高端人才,给工业注入新活力的缩影。2008年,衢州在欠发达地区率先专门出台“四个一百”人才政策,对有自主创业的技术和项目、有技术团队的海内外领军型人才来衢创业,给予100万—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免费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和100平方的住房;项目投产后地方税收首次超过100万元的,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此外,引进的海内外领军型人才在技术入股、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担保及科技项目申报、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方面都享受优惠政策。这一政策推出的当年,就有101位海内外领军人才申报106个项目,经委托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初步认定具备较高技术含量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占7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衢州已形成了化工、机械、建材、造纸和食品五大产业领域,经过人才、技术、市场、产品等积累,传统产业“基因”在“十一五”期间被进一步激活,形成了一大批产业群:

  以巨化、中天为龙头的氟硅新材料产业群,取代了传统的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盐化工、煤化工;以开山、煤机厂、红五环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群,结束了手工作坊式“小打小闹”的历史,站在了全省、全国以至全球的“第一梯队”中;以明旺、娃哈哈、蜂产品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群,把散落各地、依靠千万农户手工劳动的衢州资源特色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内外数以亿计消费者的餐桌上;以仙鹤、龙游造纸业为代表的特种纸产业群,结束了有几百年历史的土法造纸史,创造出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呵护了一方秀水。

  持之以恒的招商引资、引导培育,衢州涌现出的一批新兴产业群在过去五年里开始集中“发力”,以中宁、万向硅峰、乐叶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群;以威盛电子、茗芯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走上前台。如威盛电子,为衢州开辟了电子通讯产业,除了高密度互连电路板生产外,产业链还可延伸到后续环节,带动贴片、封装和相关物流业。

  创新
  “十一五”规划即将启动的2005年年末,一项影响深远、对落户衢州工业项目有着“生杀予夺权”的制度在衢州付诸实施——工业投资项目专家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首先在市区范围试行。

  市经委工业园区处负责人坦承,当时一些部门、单位与个人对此有所抵触,认为会影响招商引资,减慢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衢州发展环境。2006年11月,这一机制在全市推开后,效果开始逐年显现。到2009年年底,全市通过决策咨询的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181万元/亩。今年前9个月,达到了231万元/亩,同比增长两成多。

  这个全省首创的机制,确保了落户衢州的工业项目的“高(科技含量高)、新(新型的)、优(优质的)、强(投资强度大)”。五年来,衢州依托这一机制共否决项目1345个,总投资达93亿元,仅市区4个经济开发区就否决了96个项目,总投资52亿元。

  创新离不开坚持。浙江科技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姜仁仕教授说起和衢州的合作,接连说了几个“想不到”,即层次高、合作面广、持久深入、取得成果多。来自市科技局的统计,2005年以来,衢州科工会上每年签订合作项目保持在200项左右,2008年创下新高,签约项目数253个,履约项目数220个,投产项目129个,产值达到12.23亿元。

  在衢州,创新更是“基因”与“动态”组合的大创新。“基因”是一个地方的工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动态”则是发展的过程与方向。2009年金融危机阴霾笼罩全球,如何突出重围,并实现既定目标?衢州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转变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的意见》精神,历时近一年,多次调研论证并咨询省有关部门意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衢州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今年获省发改委正式批复。明确衢州在成为全省经济新增长点的同时,还要朝着“全国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低碳经济试验区、浙江省战略新兴产业成长基地”迈进。

  提升
  2008年,衢州工业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市委全委会通过“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指导方针,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的8个方面13项政策举措。这是衢州工业发展坚持五大理念(即政治责任、后发优势、产业集群、高端发展、统筹协调)的又一次深化与提升。

  五年来,衢州一批行业龙头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成为领军企业,连续几年,衢州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分全省领先,劳动生产率指标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这是衢州瞄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对接国家和我省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实施五大提升工程(产业集聚平台、产业龙头带动、产业创新能力、产业集约发展和产业服务环境提升工程)的结晶。衢州工业呈现出“战略性产业特征明显、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低碳效益明显”等特点。

  工业界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间,衢州大力发展、积极提升的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先进装备制造业都是我国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项目,具有高契合度、高带动力、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优势度的特点。低碳型产业中,衢州加大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像巨化、元立、衢州水泥成为节能降耗“全国标兵”;新能源方面衢州拥有全省太阳能基地,生物质能源衢州率先在全省试点,拥有全国最大的节能灯生产企业,LED新光源用到了太空舱上,而且衢州“碳汇”资源优势明显,全市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2%,这个指标已经超过了日本;衢州还在全力推进核电产业。这些都使衢州工业离高端化、战略性、低碳型越来越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断扬弃、勇于创新、积极提升中的衢州工业日新月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来这里投资创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工业投资910亿元,成为全市全社会投资的主体(占比为49.4%);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过半,达到550个,完成投资342亿元,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5个,5亿元以上大项目8个。其中今年1月-10月就实现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12亿元,同比增长18.4%。

摘自:http://www.anhuinews.com/zhuyeguanli/system/2010/12/01/003515765.shtml

也没有仔细看过。只是看见标题差不多就复制了。LZ自己细看好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