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按姓氏来区分家族,在古代,“同姓之人可结婚,同氏之人不可以”,人口繁衍,家族兴盛,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所以,在古代,女人们一般在结婚之后,都会“冠夫姓”,如果一个女子姓“刘”,嫁给了一个姓“张 ”的,那么她就是“张刘氏”。中国的冠夫姓,是保留本姓氏,在前面冠上丈夫的姓氏,如果一旦冠上夫姓,就彻底成了男方家的人。
妇随夫姓,这就是因为社会从母系社会变成了父系社会,这两种形式都是跟劳动生产有关心的。在原始社会里出现过母系社会,当时的人民虽然也是聚居,但是靠的是打猎与采集生存,这样依靠地方资源的生活方式,所以人口是流动的,而在流动中会提高死亡与失踪率,而且混居,所以当时的很多的孩子生下后父亲有的失踪或者死亡所以以母亲为直系。
这个在古代是肯定的,中国古代为“夫姓+本姓”的形式,如马姓女子嫁与王姓男子,女子婚后特别是亡后就只称“王马氏”。它强调的是夫亡后,至于婚后,也有叫本姓的。这玩意与其说是封建糟泊,不如说是长期下来的习惯。
为什么要冠以夫姓,是因为在没结婚前她是跟你们家毫不相干的一个人,结婚后冠以夫性就是这边已经把你当成一家人了,这里没有外姓人,都是一家人。对自家人就不要太抱怨,不要斤斤计较。女人就应该有这种意识,你嫁过来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即使这只鸡或者这只狗不好,你就把它当成金鸡,金狗就是了,不要老觉得外面的人有多好,去羡慕别人。
因为社会地位卑微,古代的女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姓的,很多连大名都没有。只是在出生的时候,父母给起了个乳名。很多妇女出嫁后随夫姓。冠夫姓,保留父姓,名讳一般不用,本身就要避讳,大部分史书或墓碑都不记。可以看一下古代女人的墓碑,都是王(夫)李(父)氏,马(夫)秦(父)氏。史书上是特例,因为贵族普遍一夫多妻,简称时用女人的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