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出自谁的哪首诗,并求全文?

2024-11-07 10:43: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出自唐代崔道融的诗《梅花》。


【作品原文】

梅花

[ 唐 ]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作品译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梅枝独看这风景。

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作品注释】

萼(è):花萼,萼片的总称。由若干萼片组成,一般呈绿色,保护花芽。

孤标:独立的标识,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朔(shuò):北方。


【创作背景】

崔道融在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前后,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后避战乱入闽,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此诗为诗人咏梅之作,既赞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洁情操。


【作品赏析】

崔道融《梅花》诗中的梅花却非眩耀的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此句写“冷”。只是“数萼”,方显冷清。诗人家中必无高朋满座。无朋无友,遗我一人,隐隐花开,淡淡看来。在诗坛众多的咏梅诗中,林逋《山园小梅》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齐己《早梅》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热闹,独不似崔道融咏梅诗的“冷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关于这一点齐己的《早梅》诗和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也与之如出一辙。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齐诗林诗亦然。齐诗云:风递幽香出,禽窃素艳来。林诗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三者意境则各不相同。崔诗清。香为清香,以清替寒。齐诗虽有一幽字,其境不觉其幽,唯觉流畅而已。林诗着一趣字,所谓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则是。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此句愁。于花香之后,写花事。李益《从军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律然《落梅》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横笛是特指,故和愁听。齐诗无此写人之句。林诗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不离其雅趣。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见其凋残。此写花愿。齐诗云: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就花写花,不似崔诗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诗至上句已毕。

崔道融四句诗,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无伴,心亦无寄。偶见之数萼梅花,恋恋不已,却无大地春回的欢乐。只因心间的孤寒不因人间的寒暑而迁移。律然《落梅》全诗云: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意境与崔诗较近。然此为落梅,正当有叹惋之意。崔道融写初发之梅,清寒远甚于此,可想见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作者简介】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回答(2):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出自崔道融的《梅花》

原文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译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地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

北风如果能够理解道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所以说她的意思是说或许你是对她很好,但是她不喜欢你,正如梅花不适应北风一样。

赏析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人活在宇宙之中,天地之间,请都善良一点,哪怕是对陌生人!
在这凶险的股市,同为股民,活得都不容易,没有缘份相互依偎,抱团取暖,也不要相互伤害,相互摧残。
对芸芸众生,请存一份仁爱之心;
对老弱病残;请存一份恻隐之心;
对志同道合者,请存一份惺惺相惜之心;
对志不同道不合的,也请存一份宽容之心;
对至爱亲朋,请存一份怜惜之心;
对萍水相逢者,也请存一份友善之心。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http://wenwen.sogou.com/z/q780975294.htm

回答(3):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下是该诗的全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尺书逆旅思,千里吴会亲。
白发催年老,青阳逐晚阴。
卧病属危躯,行亡倚修矜。
归来入冀州,闭户求余青。
都人署名郭,应是未央宫。
昨夜客星明,今朝双阙迎。
苍苍横烟外,寥寥千里城。
当时事竟谁,贵主非我兄。
自谓忠诚尽,报国何时平?
苦心岂忘形,富贵安能宁?
岁月光阴速,一双两不分。
惟将终夜长,对此可酣歌眠。
劝尔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杜甫在边境站岗时怀念弟弟和家乡的心情之作。诗人以士兵夜间守卫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弟弟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透露出对战争离乱和生离死别的悲愤之情,以及对生活的艰难与无奈的描写。其中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坚持信念和追求真理的意志。
整首诗以杜甫独特的笔触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显露出他对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局的责任感,展示了他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回答(4):

创作背景:

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