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机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哪种效果更好

2024-11-06 15:43: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如果镜头的需求量较大,机身防抖比较实惠,如果镜头数量不多,就选择镜头防抖 你可以把问题看成是单反相机的光学防抖(镜头)和电子防抖(机身)区别
相机在曝光过程中发生抖动,拍出的照片就会发虚,但是,如果你手握相机进行拍摄,在曝光过程中又很可能发生抖动。虽然有些人能够更稳当地掌控相机,并且更高的快门速度能够降低相机抖动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某些抖动现象以及由此造成图像发虚的情形总会发生在手持相机上。而且越是长焦端、曝光时间越长,手持相机拍出模糊的相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使用三角架固定相机显然是解决手持拍摄发生抖动的一个有效方式,不过,三角架使用起来通常都不是很方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被禁止的。
光学防抖:
光学防抖是过镜头的浮动透镜来纠正“光轴偏移”。其原理是通过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然后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地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这种防抖技术对镜头设计制造要求比较高,而且成本也相对高一些。光学防抖功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一般情况下,开启该功能可以提高2-3档快门速度,使手持拍摄不会产生模糊不清的现象,对于初学者来说效果非常明显。特别在大变焦相机,效果就更为明显了,因为一般变焦越大的情况下,就算是极轻微的抖动也是非常易见的,对于长焦情况下对防抖的功能需求就更大了。
电子防抖:
电子防抖使用CCD偏移来实现防抖,其原理就是:首先把CCD安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然后当陀螺传感器检测到抖动的时候,就会把抖动的方向、速度和移动量等参数经过处理,计算出足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和光学防抖技术相比,CCD防抖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因补偿方式所带来的球差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困扰单反交换镜头的体积限制。
通过对防抖功能的认识,我们可以知道,防抖功能的使用,能有效地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使手持拍摄不会产生模糊不清的现象。当然防抖系统会增加电池的消耗,但并不是很多。 总的来说,如果你手持拍摄,那么用防抖装置吧!在用一些超长镜头的长焦端进行远摄或人物特写时,防抖尤为有用。另外,在一些光线黑暗的环境下,防抖也能起作用。 希望可以帮到你~!

回答(2):

1、镜片位移防抖(镜头防抖)和感光元件位移防抖(机身防抖)同属于光学防抖范畴。前者是自胶片摄影时代传承下来的技术,后者则是数码摄影时代的原生技术。
2、光学防抖:通过调整从镜头到感光元件的光路,补偿抖动影响。
①镜头防抖:在防抖工作时,相应镜组会发生移动;
②机身防抖:在防抖工作时,感光元件会发生移动。
3、电子防抖:通过提高感光度、缩小有效成像区域,或连续拍摄多张照片后进行自动筛选,获取清晰影像。
4、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机身防抖都被认为无法在取景、短片和微距中提供有效防抖,而这些都是镜头防抖的优势。可现在,随着奥林巴斯、索尼推出新一代3轴、5轴防抖产品,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镜头防抖相比,机身防抖的最大优势是适用范围广,所有镜头都可以实现防抖功能。
5、目前最新的5轴防抖,具体指:俯仰摇摆(Pitch)、左右摇摆(Yaw)、水平平移(X)、垂直平移(Y)和旋转(Roll)。

回答(3):

光学防抖技术分为两种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镜头防抖指的是通过镜头中镜片的移动来对抖动进行补偿。目前的数码单反中,佳能的IS和尼康的VR都是采用镜头防抖,松下的数码单反也采用镜头防抖模式,其配套的徕卡镜头采用了一种叫做MEGA O.I.S的防抖技术。镜头防抖的优点是在取景时就能很直观地看到防抖效果,但是,防抖镜头一般会比较贵。而且,你只有在使用光学防抖的镜头时才能获得防抖能力,如果一旦更换了不具备光学防抖的镜头,在拍摄时也就失去了这种能力。

机身防抖则通过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移动来补偿抖动。这样一来,在使用任何镜头时都可以获得防抖效果,可谓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防抖方式在取景时并不能直观地看到效果。另外,机身防抖在使用不同镜头时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别,在使用某些镜头时的防抖效果可能并不是太明显。

除了佳能和尼康两大巨头以及松下,目前具备防抖功能的数码单反都采用机身防抖,包括柯尼卡美能达/索尼、宾得、三星和奥林巴斯。这里要提醒的是,如果一款采用机身防抖的数码单反相机(例如奥林巴斯的E-510)遇到一款光学防抖的镜头(例如松下的镜头),千万不要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双倍的防抖效果。这时候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关掉其中一个防抖系统。

回答(4):

机身防抖比镜头防抖效果好

回答(5):

佳能 和 尼康 一般都是镜头防抖的 技术都差不多 只不过名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