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解

2024-11-16 19:32: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两句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后两句是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段的意思大概是说,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跟梦幻一样,好像泡沫中的影子,雾霭一样,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如同闪电一样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同时也是佛教经典经书之一,其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后秦时期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历史上流传最广、时间最早的译本。

《金刚经》当初在印度有唯识家(的论释。传入中国后,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6个比较出名的译本,除了鸠摩罗什翻译的之外,其余的5个分别是:北魏菩提流支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达摩笈多翻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以及唐义净翻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等到明清之后,三教九流也都开始注解《金刚经》,通过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加上密教的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时的《金刚经》早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

由于佛教在唐朝时特别盛行,使得《金刚经》在当时的中国得到不少官方组织的认可。一直学习唐朝文化的日本自然也跟随着学习唐朝的风气。特别是在奈良时代,官立写经所就已经大量抄写过《金刚般若经》,直到平安时代,关于《金刚般若经》信仰都非常普及,那些从唐代传来的《金刚般若集验记》中的故事,都被收录于《日本灵异记》。

回答(2):

这是金刚经的最后一句,世尊讲的太了不起了。彻底的看破身心不实在,彻底放下,就是这一句,就是关键。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尊、释迦牟尼佛,恐怕我们一直死执这个身心,叫我们彻底的看破,这一句就是叫你彻底看破,把生到死收摄在这一念。记住!一切有为的生灭法,跟做梦一样,我们人生、宇宙,统统在做梦,梦幻、水泡,水中泡,砰!没了,砰!没有,表示生命的脆弱。影像不实在,梦是不实在,泡,很脆弱,影像是不实在。如露亦如电,就像早上的朝露,太阳一出来,朝露就消失了,表示生死无常,刹那消失。“电”就是闪电。像闪电,没了!生命就是这样,这么短暂。意思就是:你要珍惜人身啊!要好好的修行,在这么短暂的生命里面,这么快速的无常里面,你总要找到清净自性,要不然,就要彻底的赶快念佛。何以故?一切有为的生灭法,就像梦幻泡影一样不实在;就像露、朝露,太阳一照就没有了;就像闪电一样,一闪就过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短暂,如此的无常,赶快修行啊!应作如是观,内心要有心理准备。

【一切有为法者。生老病死。贫富贵贱。士农工商。赤白青黄。馨香臭秽。有无虚实。深浅高低。皆是妄心起灭。】因为那个都是相,所有的相都是陷阱。记住!见所有的相,统统放下,见所有的相,都知道那是陷阱,不要落入进去,不要掉进相的陷阱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掉进去,不要落入观念,不要在相上建立观念,拼死命的执著,没有这种东西。【有为之法也。】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者。一切有为之法。即是世间万事。皆如梦幻泡影。不得久长。】

【梦者。妄想也。幻者。幻化也。泡者。如水上之泡。易生易灭也。影者。如身之影无所捉撮也。】“撮”就是取。我们身体,光线一照,后面的影子你捉不到,那不是实在的。灯光一照,后面的影子,你抓那个影子,怎么抓得到呢?人生、宇宙就是心性的影现,没有实在的东西,赶快看开、放下。

【露者。雾露之露。不得久停也。电者。】闪电,【雷电之电。顷刻之光也。】刹那的闪电,生命是这样脆弱的。所以用这个臭秽的色身,无常的色身,想要追求永恒的快乐,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应作如是观者。有为无为皆由自己。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无纤毫停留罣碍。自然无心。如如不动。应作如是观也。】

回答(3):

一切有为法: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白话解释就是,这些所生所现和梦、泡影、露水、电一样,转瞬即逝,事实就是这样的,要这么看。鸠摩罗什大师的意思是应该这么看,其他看法都有偏颇。不过,这也是大师自己的理解,真正的大道要自己证得,靠别人说总觉得来浅。

回答(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因缘和合所生诸法,无常法。修行人所修行的目的就是从无边业海、痛苦轮回得以度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放下世间一切有为法,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由于对有为法的执着,被自己的贪嗔痴障蔽了清净自性,造了无边恶业。若要得度,就必须放下对一切有为法的执着,因此本师如来告诉大家有为法的本质。一切有为法如浮光掠影之梦,千变万化之幻,生生灭灭之泡,隐现不定之影,皆是虚假之相。如朝露一晨,闪电瞬间,皆是无常幻化之相。修行人以此常作观照,离生灭相,证入无生,得大解脱。

回答(5):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早的译者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金刚经》有几个版本,但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金刚经》后由禅宗所倡导,是禅宗著名的经典。后来,由于该经长短适宜,5000多字的经文易于持诵,更重要的是持诵该经功德显著,唐以后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经。

台湾著名禅宗大德耕耘导师曾说,持诵《金刚经》具有消灾、解怨、灭罪的功效。诵持《金刚经》的方法是:选择一本大字号易读的、不分段的《金刚经》(世面上留传的有两种:一种为分段的“分为三十二分的”;一种是不分段的)。最好是在每天早晨精神好时,盥洗完毕后,净心地念,一口气念它三遍,念时不要管经文的意思(直心持诵,不起分别心,不要默念),念完后把经一合,静心几分钟,看看心有何觉受?

只有这样持诵《金刚经》,才有可能证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才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大家是否回忆看看:我们的思想是不是都是现在或去过所看到、所听到或所触及到的外在而留下来的记忆?

如果没有外面的境界,我们会有这些记忆、思想、或念头吗?肯定没有。但我们一般人通常做不到这一点,包括一些修行人,因为心里虽然知道外在的不实,但还会把幻当作真。比如你今天出门跌了一跤,把脚跌破了,很痛啊!你说这是假的吗?今天你做生意亏了本,破了财,你说这是假的吗?你不可能把这些经历看成假的吧,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呢?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或你过去的思想行为都看成是虚假的,那佛教还怎么会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都是虚假的,那还要什么善恶呢?必竟你所作的善恶之业还在,你所作的善恶业是要结果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肯定会说:前头你说是假的,后头你又说是真的,不是矛盾吗?非也。

因为佛教所说的“世界如幻”是指:不要执着于过去的恩恩怨怨,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要你把它放下;不要再执着(常想着)它,这才是佛教对世界真实的看法,也是《金刚经》四句偈真正的含义。但是,你说我知道了,可还是做不到、放不下呀。

如果白天领导扣了我奖金,晚上回到家里,我在心中还是会愤愤不平的……所以说,历代有许多高僧大德都劝人持诵《金刚经》(或精修禅定),持诵《金刚经》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正受”,有了正受,你才能“达世如幻”,你才能放下啊!

从今以后,你就不会再执着于过去的恩恩怨怨,也不会耽心未来会怎么样?因为你只活在当下,把一切都放下了,你想:这岂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事吗?

比如你今天出门跌了一跤,把脚跌破了,很痛啊!你说这是假的吗?今天你做生意亏了本,破了财,你说这是假的吗?你不可能把这些经历看成假的吧,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或你过去的思想行为都看成是虚假的,那佛教还怎么会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如果都是虚假的,那还要什么善恶呢?必竟你所作的善恶之业还在,你所作的善恶业是要结果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肯定会说:前头你说是假的,后头你又说是真的,不是矛盾吗?非也。

因为佛教所说的“世界如幻”是指:不要执着于过去的恩恩怨怨,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要你把它放下;不要再执着(常想着)它,这才是佛教对世界真实的看法,也是《金刚经》四句偈真正的含义。但是,你说我知道了,可还是做不到、放不下呀。

如果白天领导扣了我奖金,晚上回到家里,我在心中还是会愤愤不平的……所以说,历代有许多高僧大德都劝人持诵《金刚经》(或精修禅定),持诵《金刚经》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正受”,有了正受,你才能“达世如幻”,你才能放下啊!

从今以后,你就不会再执着于过去的恩恩怨怨,也不会耽心未来会怎么样?因为你只活在当下,把一切都放下了,你想:这岂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