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人秀为什么做不到美国真人秀像谁是真凶那样的水准

2024-11-09 05:03:3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基本上都是偷师美国的,当然这也没什么错,美国的很多长青真人秀节目也都是移植其他国家的节目模式的,如《美国偶像》、《美国达人》、《老大哥》来自英国,《幸存者》来自瑞典。其实在这个领域,最高端的是开发和出卖模式的人,但同样的模式到了不同人手里,效果大相径庭。当然不是所有的中国真人秀节目都是通过正当渠道购买模式来制作的,这个话题我回避,只从最终播出效果来谈。

在中国移植美国真人秀的节目制作中,有很多失败的先例。如湖南卫视曾模仿CBS的《急速前进》制作了《我是冠军》,但由于将环球旅行变成了环中国旅行,空间跨度的缩水让节目的偶然性和艰难程度大大降低,原来节目中很多的戏剧性来自于跨国转机、语言隔阂、环境陌生等因素,另外将参赛选手由普通人换成了明星或名人,作秀成分加大,失去了原来以亲情、爱情或友情维系的团队模式的魅力,比赛之外可回味的东西很少,看不到选手随着比赛深入而逐步展开的心路历程和心灵成长,自然不会打动人。另外湖南经视模仿《幸存者》的《征服》、东方卫视模仿《飞黄腾达》的《创智赢家》,最后都沦为笑柄。这里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制作水准的差距,如《征服》对《幸存者》的模仿几乎是按镜头翻拍下来的,但是实在是太山寨了,机位和游机严重不足,抓不到有效的交流内容,道具制作粗糙廉价,主持人没有全局把控能力,跟Jeff Probst气定神闲的大将风度根本没法比。

这种户外真人秀对制作力量和工艺水平的要求极高,对此中国在技术配备和人员素质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另外,美国真人秀的冠军奖金有很多是百万美元级的,这足以改变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了,于是观众对他们在节目中的全情参与也会有更多的代入感,这方面中国同类节目也没法比。美国有个名叫《成交不成交》的真人秀节目,参与选手要从26位美女模特手中的手提箱中挑出一个,这些手提箱中所写的金额从0.01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节目中有一个银行家的角色,将根据剩下没有打开的手提箱的金额概率,提供给选手一个成交金额的交易邀约。这个相当刺激的考验选手运气和心理素质的游戏,后来被北京电视台山寨为程前主持的《动感秀场》,竟然将其中的100万美元置换为100万的积分,你还有兴趣看吗?

其实中国更多移植是室内真人秀节目,改头换面的方式五花八门,因为演播室内拍摄,对制作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也比较易于藏拙,其中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系列、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等选秀类节目的本土化水平还算相对不错的,但不足之处在于参赛选手的实力差距,而且有太多的选手不是通过自身实力,而是通过制造话题或赚人眼泪来吸引眼球。其实真正带有原创性质并取得成功的,是江苏卫视的征婚类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但那还只是一个以征婚为幌子的个人秀场而已,仍然不是我的菜。【羊城晚报·优悦生活杂志】

回答(2):

美国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原因
一 前言
当代受众的认知特性:

1接收趋简:讲效率、讲经济、图省事

2媒介养成:广播听、电视看、报章读

3 思维惯性:先结构、前理解、前摄意志

4取向从动:朦胧的愿望、模糊的期待,漫漶的接收。

在这个价值观和品味越来越多元的年代,电视人发现观众越来越“取悦”了。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从电视屏转移到电脑屏和移动屏去了。美国真人秀节目的成功是举世瞩目的,其中《幸存者》(25季)、《天桥风云》(10季)《全美超模大赛》(19季)⋯⋯长演不衰,收视率依旧称雄于美国电视界。而从受众分析来说,这些节目的关注度、美誉度、忠诚度指数都很高。《幸存者》甚至演了十几年,依旧风靡美国电视界。而反观以《变形记》为例的中国真人秀,却经营惨淡,让人不胜唏嘘。这让我产生了探究了兴趣,为什么美国真人秀这么火,但是移植到中国来,却纷纷水土不服了呢?因此,笔者观摩了glee project, 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 go to dance, duets(《完美和声》), cube(《立方体》)、《我是歌手》、《都市快闪族》、《全美超模大赛》、《天桥风云》、《减肥达人》、《卧底老板》、《101个离开游戏的方法》、《x元素》、《真心话大冒险》、《飞黄腾达》等美国真人秀,希望探究出它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