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石头可以称为奇石?古往今来,说法还不少。前人也作过总结,也有相关的著述。这常被后人引用,借鉴。作为依据,变为凭证,引导出不少的概念。这也没什么错。但我觉得,他们只扣住了概念,走了一条玩概念的路。站在这条路的路口一望,奇石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如天书,似画符,虚无缥缈,摄魂夺意。什么入诗入画呀,佛呀道呀,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好象十分神密。其实那不过是把奇石在精神上进行了染色,学究气太浓,而难以推动石文化的发展。玩石人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刚爱上石头时,满眼的石头都可爱,这也奇,那也奇,挖空心思要在石头上找答案。然后,满心欢喜地抱回家,放在灯光明亮,位置醒目的地方,可慢慢的就觉得它不新奇了,平淡了,没什么劲儿了。当再看到别人的有一些可比性的石头后,自己的石头便从奇石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记得启功先生在辞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时说了一番话,大意是:“他当书法家协会主席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要让年青一代来干书法家协会主席。其实书法并不玄乎神秘,结构搞好了,就是书法了”。我们用这句话来看待奇石也是很有帮助的,奇石并不神秘,石头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品质,色彩,形态,及具备一定的展露环境就可称为奇石。所以说,奇石并不神秘,正常的人都可以采集,交流,收藏,赏玩奇石。明白了这一点,当我们面对奇石时就轻松多了,每人都可参与,都可实践,都可拥有。就象你可以在阳台上栽花养鱼一样简单,没什么高不可攀,神秘异常的。精神放松以后,石头就不再沉重;心情平静以后,石头的奇处才能“闪”现。 为什么不是“展”现呢?也许人们会说:石头的奇处展现了才可称为奇石。其实,这是忘记了人类文化与奇石谁先谁后的关系问题。正是这个“闪”字,让奇石充满无穷魅力。也正是这个“闪”字,把人类文化与奇石联系了起来。奇石做为一种物质形态,是先天存在的,并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发生着变化。撇开人类文化的点染,奇石这一范畴是不存在的,反之,才有奇石文化的出现。所以,奇石的“奇”是在人们面对它时的一种文化的“闪”现。至于奇石的“奇”在人们面前的展现,则是相对于人对奇石进行了理解并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固化的结果,并将人的思维过程复制到奇石的某一方面以期得到别人证实,回应,传播,交流。这时的奇石便是一种生活上,文化上,精神上,现实的存在。从而变成一种社会性的产物。由于有“闪”现这座桥梁,人们往往对奇石日夜思之,睡香梦甜。并对奇石有了后序的行动,如:采,收,护,藏,并最终在“展”现上体现了出来。奇石展现的方式有不同,有自然的展示,人为的展示。不管是何种方式,它都离不开人类文化的点染,因此,人类文明是奇石的真正灵魂,文化色彩是奇石必不可少的支撑。离开了这一点,石头就归于石头,奇石就不存在了。
质地,材质,形态,图案奇特的石头称之为奇石!
例如:奇石《哮天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