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改革,为何侵吞中国百万疆土?

2024-11-07 18:43: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俄罗斯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无疑扮演着关键角色,堪称俄国近代化的先驱。然而,对于中国来讲,亚历山大二世就是一个贪得无厌、卑鄙无耻的侵略者,他曾通过各种手段从中国抢走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亚历山大二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第16位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一世的侄儿,生于1818年4月,年轻时接受良好的文化和军事思想教育,精通4门外语以及诸多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东正教神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在历代沙皇中知识储备最丰富。从1842年开始,亚历山大便经常参与国务,并开始获得任命部长的权力。

1855年3月,尼古拉一世因难以忍受在克里米亚战争完败于英、法而带来的羞辱而饮鸩自尽,太子亚历山大随即接过皇位。新沙皇即位之初,无疑面临着多重严峻挑战: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导致沙俄的国力急剧下降,世界大国形象荡然无存;国内要求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渐高涨,并引发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

为了解决国内矛盾,改造落后的工业和政治体制,亚历山大二世不顾保守派贵族的阻挠,在1861年3月颁布诏书,宣布废除实行数百年的农奴制。农奴制废除后,沙俄的工商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力也迅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与此同时,亚历山大二世还创立国家杜马制度,开议会选举之先河,使沙俄逐渐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因此,亚历山大二世常被视为俄国近代化的先驱。

历代沙皇均以扩充疆域作为天生的使命,亚历山大二世自然概莫能外。其实,早在正式废除农奴制之前,亚历山大二世便图谋通过领土扩张,重新树立沙俄的世界大国地位。然而,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沙俄向东欧、高加索地区扩张的势头受到遏制,只好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中亚、远东各国,饱受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中国就成了沙俄的一个重要目标。

早在嘉庆十年(1805年),沙俄就曾派遣使团来华,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商谈领土问题,希望在中俄东段重新划界,以黑龙江为界。但是当时清仁宗墨守成规,过分计较于细枝末节的琐碎礼仪,要求沙俄使臣在库伦演习觐见礼仪,沙俄使臣戈洛夫金认为这个礼仪应该在觐见皇帝的时候才能进行,所以坚决不进行演习。经过双方的公文往来,未能达成一致,清仁宗就驱逐了沙俄使团。但是沙俄一直惦记着黑龙江以北的领土,所以到了晚清,他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1858年初,距离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还不到两周年,沙俄便利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清廷被太平天国运动折磨得精疲力尽的良机,正式开启蚕食中国东北的行动。当时,亚历山大二世授权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打着“助华防英”的旗号,率军直逼瑷珲城下,要求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否则将以武力方式解决两国间的“边界争端”。


爱新觉罗·奕山

黑龙江将军奕山惧于沙俄的武力威胁代表清廷跟穆拉维约夫签署《瑷珲条约》,同意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沙俄,同时将乌苏里江以东的国土划为“清俄共管”之地,从而为沙俄下一步并吞计划埋下伏笔。就这样,沙俄几乎不费一枪一炮,便夺取相当于德、法两国总面积的领土,以及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瑷珲条约》签订两年后,亚历山大二世又授意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命他借“调停”英法为名,胁迫清廷将乌苏里江以东的“清俄共管”之地完全割让给沙俄。1860年11月14日,由恭亲王奕䜣跟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通过这个条约,清朝正式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国土划割让给沙俄,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条约还对中俄西北部边界的划分做出原则性规定,称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大清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