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仙体系大体上可以分成如下五类:
· 先秦时期上古神仙体系
· 两汉时道家发展形成道教产生的道教神仙体系
· 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吸收中原文化形成的佛教神仙体系
· 明清时期形成的话本小说戏剧等演义神仙体系
· 官方信仰和各地的独特民间信仰
下面简单说一下各个体系:
1 先秦时期上古神仙体系

上古神话是记载华夏民族创世起源神话,这是中国独特的神话系统,产生时间极其漫长,从远古时期经历夏商周到至秦、西汉初年,但是由于时间过于久远,故事多半失散,并没有像西方一样有完整的神仙体系。
上古神话散见于《山海经》、《诗经》、《楚辞》、《庄子》、《淮南子》等书籍中,大体可以划分为创世起源神(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英雄类神(后羿射日)话、部落之间战争(炎黄战蚩尤)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等四类。
这是华夏民族观察自然、感知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是华夏先民初始蒙昧的世界观,这些神话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互相有一些联系,可以看成是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各个部落自己产生的神话传说,后来华夏大地慢慢一统,这些神话传说,不断汇集而成。
上古神话到了汉朝之后,很少被延续下去,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信仰。上古信仰中的一些被后来出现的道教和佛教吸收,形成新的信仰。
《山海经》中有许多神话记载,可以形成一些简单体系,下面试举一例:
黄帝系

现在还可以看见的上古神话信仰有炎黄信仰和女娲信仰。

2 两汉时道家发展形成道教产生的道教神仙体系
道家经过先秦的发展,到了汉朝,吸收了阴阳家、方士和各种民间信仰形成了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不是一元神系,不同与西方的一神教,是多股信仰混合形成的,所以它的神仙体系也十分复杂。

道教神仙集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东汉魏晋时期道教形成时期。第二次是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这时佛道斗法,产生许多经典传说,后世的许多神仙都是这时产生发展。第三次是明清的话本小说和戏剧等民间的二次创作,这时比如八仙,虽然八仙有汉八仙、唐八仙、宋八仙等多个版本,但是形成完整的故事班底还是《东游记》的出现。
汉末魏晋时期
这时道教初创,是造神阶段。各派之间各有不同,各种典籍论述不一。这一时期主要是争论奉何神为尊神的问题。在各派互相争斗妥协之中,最终产生三清。并且吸收上古神话和一些其他学说、民间信仰,逐渐形成第一批神仙体系。
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
南北朝崇尚佛教,而唐宋皆尊崇道教,道教在此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皇帝甚至给自己封神仙名号,比如宋徽宗。道教一方面吸收民间信仰,一方面依据上古传说原有体系,逐渐定型了由玉皇统领的天庭体系,辅以三十六天帝、雷斗瘟火、周天星君、日月九曜、南辰北斗、三官五帝等天庭神灵,五岳四海、五镇四渎、诸洞仙神、东公金母等其他神灵。形成一个与人间统治系统一致的上天系统。
明清时期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城隍。将上天的神仙实体化,城隍与县官形成了人间的二元统治。由于佛教影响加深,道教借鉴佛教地狱思想形成阴司体系,包括天齐仁圣大帝、五方鬼帝、罗酆六天、 十殿阎王、崔判官、钟馗、无常、孟婆等。
至此,道家神仙统摄天人鬼三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神道体系。这个体系的影响延续至今,也成为了中国目前最完整的神道体系。
3 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吸收中原文化形成的佛教神仙体系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经过发展,到达南北朝时期形成第一个高峰。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教依照佛教教义,同时吸收了中原信仰,形成了一系列的佛教神仙。之后民间在根据佛教的神仙系统在反过来丰富自己的信仰。
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十八层地狱”。
地狱思想来源于佛教,中国本土没有地狱信仰。佛教根据佛教教义中地狱完善发展出了十八层地狱信仰。创立十殿阎王+地藏王的二元地狱统治系统。
这些融合了中原文化特点的信仰迅速占领信仰阵地。并在统治阶级的推波助澜之下蔓延开来。这就威胁到了道教的地位,这个阶段有众多佛道斗法的传说,这也为后世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创作提供了养料。
佛教和道教就是互相借鉴,互相抄袭,所以在很多小说里能看见一个神仙又是佛教神又是道教仙。比如《封神演义》就是一锅乱炖。
4 明清时期形成的话本小说戏剧等演义神仙体系
经过唐宋的文化积累,到了明清时期,集中出现一系列宗教背景的小说戏剧。这些文学作品广为流传,加速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且最终完成中国神仙体系
中国神仙体系中国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中国的神仙也是。对中国的神仙体系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儒释道三家。其它如拜火教、摩尼教(明教)、景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等教派在中国流传不广或者流传面比较的狭小,他们的神仙无法进入中国神仙的序列。
中国的神仙体系是,最高统治者是玉皇大帝,还有文臣和武将。
说的神仙体系是三国神话水声共工火神祝融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
总之,关于仙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后来《仙术秘库》对其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
天仙品位
亦称“仙人”、“飞仙”、“大罗金仙”,宋时定佛陀为“大觉金仙”。指居于天府、能举行飞升的神仙。《天仙品》:
“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抱扑子内篇、论仙》与《仙术秘库》均其列为第一等。《墉城集仙录》将升天之仙分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若从修炼角度上看,天仙为修证之最上一成,修炼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炼虚合道”的大成景界。届时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神仙品位
亦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道经曰:“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庄子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从修炼角度上看,神仙为修炼之上成。丹道上讲为炼神还虚的乳哺阶段。此时炼形化炁,胎仙自化,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即运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重浊之形,化为轻清之炁;纯阳之体,尽为神通万化。届时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有神通万化之功能。
地仙品位
据《天隐子》记载,在地为地仙。《仙经》云: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属于中等仙人。据《仙术秘库》载,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
《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从修炼角度上看,地仙为修炼之中成。丹道上讲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此时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但修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増无量。
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形体坚固、长生住世的人。《钟吕传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无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业重福薄,一切魔难,遂改初心,止于小成,行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
《金丹真传`序》曰:“补完气血,复成乾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武术汇宗》:“有从下关用功者,不使真气泄于阳关,保守元气,镇守下田,不悟移鼎换炉之法,而安长生不老之果,或延寿于数百年,或延寿于数千年,久而不死,谓之人仙。”
从修炼角度上看,人仙为修炼之下成。丹道上讲指炼精化炁的筑基阶段。此时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恒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肉体坚固,长寿不老。其方法有:绝谷、忘情、纳津、吐纳、持静、持戒、存想、采日精月华、导引、闭息、自然、无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坚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乐延年,但有形之躯最终必坏。
鬼仙品位
又称“灵鬼”。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出阴神,乃为鬼仙。《钟吕传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人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舌而已。”又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8]
《武术汇宗》:“一味闭目寂坐,冥心寂照,则静中寻静,悟人顽空寂灭矣.而未灭尽定,只炼得一个强定之阴神,到气尽时,阴神一出.便为灵鬼,谓之鬼仙。”
从修炼角度上看,鬼仙为修炼之最下乘。丹道上讲指仅仅限于基础的性功修炼阶段。修证之时.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悟人顽空。到撒手了结之时,定中能出阴神,阴神属于清灵之鬼,而非纯阳之仙。在修炼之时,有人年事已高,肉体衰朽,或者环境困难,无从保障,今生修成已无望,乃用此法,可出阴神,以为下辈子继续修证.同样属干鬼仙。此法有:投胎、夺舍、借尸、转世等。天神
儒教
道教
上帝
昊天上帝
昊天金阙玉皇上帝
五方帝(东)
青帝灵威仰
青灵始老苍帝君
五方帝(南)
赤帝赤熛怒
丹灵真老赤帝君
五方帝(中)
黄帝含枢纽
元灵元老黄帝君
五方帝(西)
白帝白招拒
皓灵皇老白帝君
五方帝(北)
黑帝汁光纪
五灵玄老黑帝君
北极星
中天紫薇北极大帝
七曜
日、月、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
五星七曜星君
慈辉朱日天尊,妙果素月天尊[9]
十二辰
十二辰
四值功曹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
四灵二十八宿
风雨雷电
风伯、雨师
风伯、雨师、雷公、电母
地神
皇地祇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祈
城隍为《周宫》八神之一
城隍
社稷
土地
五岳、四镇、海、四渎
东岳大帝、河神、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