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共幻想了几次,分别代表了她渴望什么,而她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

2024-11-20 06:14: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想


第一次看到了火炉,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而现实中小女孩感到非常寒冷。


第二次看到了烤鹅,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食物,而现实中的小女孩当时很饥饿。


第三次看到圣诞树,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快乐,而现实中小女孩却很孤独。


第四次看到了奶奶,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长辈的疼爱,但现实中小女孩没人疼爱。



扩展资料


1、《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2、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幻象-现实。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卖火柴的小女孩 (丹麦安徒生著童话)

回答(2):

共幻想了4次,

第一次是看见火炉,代表他冷,渴望温暖。

第二次是看见烤鹅,代表她饿,她回需要食物。

第三次是看见圣诞树,代表他很孤独,渴望欢乐。

第四次是奶奶,代表她没有幸福,她渴望幸福。幻觉是4次。

安徒生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说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生活悲惨,毫无幸福可言。

卖火柴的小女孩告诉我们,生活虽然很残酷,但是我们必须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只要我们不认输,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光明。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访问意大利。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格洛斯顿城的朋友们再三邀请安徒生去那里过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在格洛斯顿城,他看到马路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书店里摆满了他创作的童话。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他要体会一下城市里的圣诞节气氛。

然而,就在热闹的街道尽头,他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臂上挂着一个篮子,背着个瘦弱的婴儿,有气无力地乞讨着。不远处,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可是,路过的人已经不多了,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安徒生回去以后就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回答(3):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想。第一次看到了火炉,说明了小女孩当时很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烤鹅,说明小女孩当时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圣诞树,说明小女孩当时没有欢乐,渴望得到快乐;第四次看到了奶奶,说明小女孩当时没人疼爱,渴望得到长辈的疼爱。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幻象----现实。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回答(4):

共幻想了4次,第一次是看见火炉,代表他冷,渴望温暖。第二次是看见烤鹅,代表她饿,她需要食物,第三次是看见圣诞树,代表他很孤独,渴望欢乐。第四次是奶奶,代表她没有幸福,她渴望幸福。幻觉是4次。如果擦然火柴是5次

回答(5):

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想。第一次看到了火炉,说明了小女孩当时很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烤鹅,说明小女孩当时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圣诞树,说明小女孩当时没有欢乐,渴望得到快乐;第四次看到了奶奶,说明小女孩当时没人疼爱,渴望得到长辈的疼爱。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幻象----现实。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不顶就不要看,小心被骂 ,被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