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方红
这首歌曲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
2、康定情歌
是由四川宣汉的李依若创作于40年代,产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
3、太阳出来喜洋洋
是四川民歌,词和曲均出自于音乐家金鼓先生之笔。
曲调是以家乡的民间小调为基础改编而成,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大量运用衬词“罗儿”“朗朗扯光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心情,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4、南泥湾
《南泥湾》是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一首陕北民歌,此曲旋律优美、抒情。
5、黄河船夫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
民歌起源
民歌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后来的民歌﹐仍然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如歌词的重叠﹑衬字等﹐都是因为歌唱的关系而形成的特点。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
1.《灰斑鸠》 :
咕咕等,咕咕等,
姑姑出门急匆匆。
侄女呼唤姑姑等,
忘了耳环和手巾。
嗓子喊哑不回音,
咕咕等,枉操心。
2.《小燕子》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3.《外婆桥》:
摇啊摇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4.《粽子香》: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5.《小孩羞羞》 :
羞羞,把脸抠,
抠个壕壕种豆豆;
民间短篇诗歌。包括抒情性的民歌与民谣。 歌﹑谣分称﹐最早见于《诗经·园有桃》:“心之懮矣﹐我歌且谣。”关于歌与谣的不同﹐主要有两种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诗故训传》)﹔“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一般说来﹐歌因为配乐和受曲谱制约﹐歌词有与之相适应的句法章法结构﹐节奏一般比较徐缓。谣不配乐﹐没有固定曲调﹐取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自由﹐节奏一般比较紧促。古人对歌与谣﹐也常联用﹐统称为“歌谣”﹐简称“民间歌谣”为“民歌”。
《小燕子》
小燕子,吱吱吱,
面对房主窃细语:
“不吃你谷子,
不吃你糜子,
在你房檐下抱一窝儿子。”
《喜鹊传信》
花喜鹊,站树杈,
开口叫,喳喳叫:
“你妈带了个花针扎,
绣花针,花衣线,
绣个荷包你妈看。”
《针》
稀奇古怪牛,
耳朵大过头;
头在前头走,
耳朵在后头。
《九九歌》
头九二九,关门闭口。
三九四九,冻破碴口。
五九六九,精尻子娃娃拍手。
七九鸭子八九雁,九九耧铧满地蹿。
《小孩羞羞》
羞羞,把脸抠,
抠个壕壕种豆豆;
羞羞,把脸抠,
埋脸躲进怀里头;
羞羞,把脸抠,
你说浪浪他(她)伸手。
(注:浪浪,平川方言,意为出门玩)
《蜘蛛》
先修十字路,
后修转花台;
老爷当堂坐,
吃头自己来。
《灰斑鸠》
咕咕等,咕咕等,
姑姑出门急匆匆。
侄女呼唤姑姑等,
忘了耳环和手巾。
嗓子喊哑不回音,
咕咕等,枉操心。
(注:咕咕等,平川方言,即灰斑鸠)
在东北广大农村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反映满族人民劳动、祭祀、游戏、出征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儿歌。其中
有渔民号子《跑南海》、山歌《开山调》、牧歌《溜响鞭》、《挖人参》、《蚕姑姑》等;反映民间生活的
有《巴音波罗》、《轱辘冰》、《喜歌》等;反映爱情的有《伊勒哈穆克》、《红绒线》、《烟荷包》、
《十二月》等;游戏歌有《抓嘎拉哈》、《拍手歌》;反映出征内容的有《出征歌》、《八角鼓咚咚》;反
映妇女生活的《丹查拉米》、《酸枣颗棵》;儿歌有《干草垛插金刀》、《风来咯》等。
《小燕子》
小燕子,吱吱吱,
面对房主窃细语:
“不吃你谷子,
不吃你糜子,
在你房檐下抱一窝儿子。”
《喜鹊传信》
花喜鹊,站树杈,
开口叫,喳喳叫:
“你妈带了个花针扎,
绣花针,花衣线,
绣个荷包你妈看。”
《针》
稀奇古怪牛,
耳朵大过头;
头在前头走,
耳朵在后头。
《九九歌》
头九二九,关门闭口。
三九四九,冻破碴口。
五九六九,精尻子娃娃拍手。
七九鸭子八九雁,九九耧铧满地蹿。
《小孩羞羞》
羞羞,把脸抠,
抠个壕壕种豆豆;
羞羞,把脸抠,
埋脸躲进怀里头;
羞羞,把脸抠,
你说浪浪他(她)伸手。
(注:浪浪,平川方言,意为出门玩)
《蜘蛛》
先修十字路,
后修转花台;
老爷当堂坐,
吃头自己来。
《灰斑鸠》
咕咕等,咕咕等,
姑姑出门急匆匆。
侄女呼唤姑姑等,
忘了耳环和手巾。
嗓子喊哑不回音,
咕咕等,枉操心。
(注:咕咕等,平川方言,即灰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