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纠,唯三公不察的白话文意思是什么

2024-12-03 06:41: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无所不纠,唯三公不察的白话文意思是:
除了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之外的官员没有不被监察的。

东汉初年,中央最高的官职是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和太尉。司徒是由丞相改称的,管民政,权力比丞相小的多。司空是由御史大夫改称的,不再管监察,而是改管重大水土工程。太尉管军事。太尉一职应改称司马,因刘秀曾任刘玄的“行大司马事”,为避讳而未改。三公的职位虽高,徒有虚名,并无实权。权力集中于尚书台,尚书台则直接听命于皇帝。东汉后期的政论家仲长统曰:刘秀“愠(yùn运,怒)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①

东汉初年,就恢复了西汉时设置过的三套监察机构,而且有所加强。

1.御史台——东汉初年,改御史大夫为司空,管工程。原属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府),掌监察,秩千石。御史中丞下有治书侍御史二人,掌解释法律条文;侍御史十五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郡吏奏事。官吏朝见皇帝或国家举行祭天、祀庙、封王侯、拜将相等大典时,御史中丞或侍御史监察威仪。御史中丞的权力仅次于尚书令。

2.司隶校尉——西汉武帝时置司隶校尉,至成帝时废除。

东汉又复置,兼领一州事①,秩比二千石。设从事史十二人,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务。司隶校尉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参与议论朝政时,位在九卿之上,朝贺时,处于公卿之下。监察权之大,“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②在公卿朝见皇帝时,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会同并专席而坐,号曰“三独坐”。

3.州刺史——东汉初年,在司隶校尉辖区之外,分全国为十二州(部)③,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刺史于每年八月巡行所属郡国,检阅刑狱情况,考察长吏政绩,年终奏于皇帝。刺史的属官与司隶校尉略同。

三套监察机构的恢复和加强,对加强皇帝的权力起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书: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2.张传玺、张仁忠合著:《中国古代史辅导讲座》第九讲《东汉》。
3.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叁〕十二(二)、十三至十六。(选读)

回答(2):

没有事是不被监督、检举的,只有三公(官职,东汉时期是司徒、司空、太尉)不被调查、检查,意思是三公地位高、权利大

回答(3):

没有什么是他们纠察不了的,只有三公那样地位的官员才是他们不能管辖查探的

回答(4):

东汉初年,刘秀恢复了西汉时曾设置过的三套监察机构,还进一步予以加强。这三套监察机构是:(1)御史台-负责察举官吏违法事件,接受公卿、郡史奏事和解释法律条文。(2)司隶校尉(3)州刺史.其中司隶校尉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各部各郡违法官吏。他们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监察权力很大,“无所不纠,唯三公不察”。三公指的是中央的最高官职,即司徒、司空和太尉. 白话文意思是权利很大,负责监察的范围很广,也只有最高官职的人不在监察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