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我养过许多种。首先底部凸起的白色部分是根盘,根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一旦根盘坏死,就是你看到的黑色的东西,也就从这个地方长不出根来了。
1、由于风信子是海运来华的,发霉很常见。楼主说用多菌灵处理过了,不是是什么样的包装的多菌灵?因为多菌灵也有假货的,据说有不法商家用面粉冒充多菌灵,这对于杀毒很不彻底,建议用橙色包装的“国光”牌多菌灵,花市和网店有卖,倒出来的粉末是棕黄色,有淡淡的味道。
2、把风信子种球冲洗后,浸泡多菌灵溶液,浸泡一会要搅拌,因为多菌灵容易沉底。捞出来擦干后,在之前发霉的地方涂抹多菌灵粉末,然后不要擦掉,重点杀菌!!!水培风信子的水位线,比根盘低3厘米,这样3天尝试,看看是不是还发霉。
3、另外,关于楼主描述的“底部和花瓶接触的部分长了一点霉斑”很常见,我也遇到过,用“水培蓝”把种球和水培瓶分隔开就好了。还是某宝和花市都有卖,1元不到。
风信子(拉丁学名:Hyacinthus orientalis L. Sp. Pl.)是风信子科风信子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早春开花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种类。 风信子地下茎球形,叶厚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有红、黄、蓝、白、紫各色品种,具芳香味,蒴果黄褐色。其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主产于荷兰。它喜阳、耐寒,适合生长在凉爽湿润的环境和疏松、肥沃的砂质土中,忌积水。
中文学名
风信子
目
天门冬目
拉丁学名
Hyacinthus orientalis L. Sp. Pl.
别称
洋水仙、西洋水仙、五色水仙、时样锦
科
风信子科
更多
物种起源
15张
风信子
风信子原产地在地中海东北部,有着很长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300多年来,风信子一直是欧洲园艺植物育种家喜爱的花卉育种对象,育种目标是培育新奇的花色、重瓣花和大而美丽的花朵。风信子的栽培种数量在19世纪末达到了最高峰,随后的100年随着许多栽培种的丢失,风信子的品种有所下降。遗留下来的风信子资源,由于风信子爱好者阿伦(Alan Shipp)等人的努力而得以保存,阿伦在立陶宛建立了风信子种质资源收集中心。[1]
风信子最早是作为来自土耳其的植物在花园中种植。1453年,土耳其的回教君王默罕默德二世征服了伊斯坦布尔后喜欢上了种植风信子。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也喜欢种植风信子、郁金香和许多其它的球茎花卉。由于受帝王贵族爱好种植的影响,风信子很快从土耳其传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法国等欧洲国家。1613年,德国出版的一本书《Hortus Eystettensis》首次刊登了一张重瓣花风信子的照片,1622年,法国巴黎出版的一本书《Theatrum Florae》中有蓝色单瓣花、白色单瓣花和重瓣花的风信子图片,1629年,英国出版的《Paradisus Terrestris》一书中有6种不同的风信子图片,其中有两种是重瓣花的品种,后来黄色花的风信子品种由俄国传到了英国。[1]
5张
风信子
到17世纪末,当郁金香种植在荷兰开始走下坡路后,荷兰的育种家开始将育种的注意力转向其他花卉。以荷兰Haarlem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成了风信子种植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区域,当地的沙质壤土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距离地表仅0.6-1米高,非常适合风信子生长。风信子的品种改良在荷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8世纪初的图片资料显示,风信子的每茎花序上最多着花数只有10-15朵花,到了18世纪末花序每茎着花数已上升到了60朵之多。尽管风信子的贸易量从来没有达到超过郁金香的数量,但人工选育出来的每个新花色的风信子品种推向市场都能卖到一个很高的价位。如18世纪由彼特(Peter Voerhelm)发现的重瓣花品种‘大不列颠国王’(‘King of Great Britian’)是一个很赚钱的品种,每个球茎售价100英镑。[1]
18世纪,在荷兰的种植园中有一个红色花的风信子通过芽变形成了淡蓝色花的品种,这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稀有,据说发现者害怕丢失这个种,曾用鸟笼把它悬挂在天花板上收藏,到种植季节才把它取出种植,这个突变种被保留了下来,命名为‘孤本’(‘La Unique’),它成了后来许多淡蓝色花风信子品种的父母亲本。风信子通过突变产生了多种不同颜色的花,不断增加的栽培品种也促进了19世纪风信子产业的发展。[1]
1838年查理(Charles M Intosh )在他写《鲜花园》(Flower Garden)一书中谈到荷兰花农种植的风信子栽培种多达2000多个,书中列举了200多个品种,花色很丰富,包括黄色、紫色,还有白色、红色和蓝色等,其中有些重瓣花栽培种具有深色的花心,但如今的商业栽培风信子只有单瓣花的品种才有深色的花心。[1]
这一时期,盛行着用特制玻璃容器装满水种植风信子,而维多利亚时期种植风信子的玻璃容器现今则成了古董收藏家的收藏对象。直到今天,人们仍然通过使用玻璃瓶种植风信子,来向孩子们展示植物的生根和发芽的过程。[1]
20世纪,风信子的盛行期过去后,风信子的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园艺花卉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导致了许多风信子栽培种的丢失。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花卉园艺产业继续下滑,到了20世纪70年代,风信子在世界范围种植生产面积跌到了最低谷,当时花卉供应商能用于栽培生产的风信子栽培种只有50几个,这些大部分是17世纪培育得较好的品种。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全世界只培育出了约10个新的风信子栽培种。[1]
几十年来人们似乎对培育风信子新品种或找回丢失的老品种失去了兴趣。幸运的是一位叫阿伦(Alan Shipp)的农场主正努力设法改变现状,他正收集和繁殖所有的风信子栽培种,研究没有命名的品种,并努力扩大风信子的应用范围。他是当今唯一一位能供应种类繁多的维多利亚时期风信子栽培种的花卉供应商,阿伦的工作得到了许多风信子爱好者的热心帮助,大大增加了他对风信子品种的收集范围。[1]
1997年3月,一封意外的信给阿伦带来了一些颇为重要的信息,这封信来自立陶宛的维尔纽斯花卉研究站负责人丽塔(Rita Riziulyte)小姐,她告知阿伦他们研究站收集保留了大约60个风信子栽培种。阿伦后来知道其中有38个是他没有收集到的品种,有些品种甚至是在西欧已消失了50多年的品种。在这60个品种中有些是风信子国际品种登记机构有记载的品种,其它没有登记的品种在18-19世纪的品种目录文献中也能查到一些,其中最令阿伦震惊的是一个叫‘太阳花’(‘Sunflower’)(注:1897年之前的品种)的品种和一个神秘的黄色重瓣花的品种;此外,还有19种有名字但未被记录,这些品种人们正努力从西方的文献资料中查找它们的原始记录,人们通过大田试种后将最终评估出它们的品种特性。[1]
风信子很容易种植,种植时只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在春天的花园中,风信子的花色和香味所产生的装饰效果是许多花卉所无法比拟的,自立陶宛的激动人心的风信子新品种将预示着人们对风信子兴趣的增加,并激励人们去追祟这种园艺花卉界的瑰宝。[1]
希腊神话中受太阳神阿波罗(Απλλων)宠眷,并被其所掷铁饼误伤而死的美少年雅辛托斯(κινθο),是由于西风风神泽费奴斯(Zephyrus)用计害死。在雅辛托斯的血泊中,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阿波罗便以少年的名字命名这种花——风信子υκινθο(Hyacinthus orientalis)。
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斯巴达国王的儿子,美少年雅辛托斯,他热爱打猎和体育,阿波罗就殷勤地陪伴他,像仆人一样替少年拿鱼网、牵猎犬,一心陪伴左右。一个黄昏,这对爱侣在原野上掷铁饼玩。当阿波罗抛出金色的铁饼后,雅辛托斯快活地追赶,却没想到反弹的铁饼,直接击中美少年的头部,造成致命伤。
雅辛托斯的鲜血染红的大地上,一种娇美花朵绽放开来,阿波罗为了纪念这段真挚的爱情,就以雅辛托斯的名字为这种花命名——Hyacinthus,它就是我们常见的风信子。风信子的花语是哀伤。自此以后斯巴达在每年春季都会举行盛大的风信子节。
形态特征
风信子是多年草本生球根类植物,鳞茎球形或扁球形,有膜质外皮,外被皮膜呈紫蓝色或白色等,皮膜颜色与花色成正相关。未开花时形如大蒜。叶4-9枚,狭披针形,肉质,基生,肥厚,带状披针形,具浅纵沟,绿色有光。花茎肉质,花葶高15-45厘米,中空,端着生总状花序;小花10-20朵密生上部,多横向生长,少有下垂,漏斗形,花被筒形,上部四裂,花冠漏斗状,基部花筒较长,裂片5枚。向外侧下方反卷。根据其花色,大致分为蓝色、粉红色、白色、鹅黄、紫色、黄色、绯红色、红色等八个品系。原种为浅紫色,具芳香。蒴果。花期早春,自然花期3-4月。
风信子的根是这个样子的
风信子水培的养殖方法
水培关键是选好鳞茎,以大者为上,其外被膜需完好有光泽,被膜的颜色与花色有关,优良的种球表皮纵脉清晰且距离较宽,内部鳞片包裹紧密,用手指压坚实有弹性,顶芽饱满外露,基部的鳞茎盘宽厚,用手掂量有沉重感。荷兰进口的种球是经促成栽培处理,即在25.5℃下促进花芽分化,又在13℃下放置2.5个月,促进花茎发育,然后才在22℃左右温度下进行水培。
购回鳞茎先用水洗净,再放入15%的多效唑,浓度为50毫克/升的溶液中浸泡,1周后用特制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装营养液(营养液用“沃叶”复合肥与“沃叶”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等量配制而成)水培,容器的形状、风格与颜色都与风信子协调,一般用圆球形平底容器,以使水培后的风信子能平稳放置瓶口大小与鳞茎底盘相吻合,即既不能使二者之间留有空隙,又不能使鳞茎盘直接接触到培养液,最后将其置于黑暗处,1个月后发出许多白根,并开始长出花芽。
将它然后放在阳光充足处,温度保持7~10℃,每周换营养液1次。当长至5~6片叶时即可现蕾,此时温度控制在20℃,15天后可开花。一般水培比盆栽可提早花期5~10天。也可将鳞茎直立放在浅盆中,周围放些光滑彩色石子加以点缀,用黑布罩上,放在冷凉处使其发根,然后移至18℃的温棚中,经2周使其开花,水养期间,每隔2~3天换1次水,并在水中加少许木炭,吸附水中杂质,消毒防腐。
风信子的根既洁白如玉,又细长如丝,那些纤细白嫩的根,盘旋在盛满水的葫芦般的玻璃瓶中,错落有致,充满着艺术品的范儿。而且,人们可以像维多利亚时期那样,通过使用玻璃瓶种植风信子,来向孩子们展示植物的生根和发芽的过程哦。
待到风信子尽情绽放时,于特制的像葫芦般的玻璃瓶里,在上段便可以观赏到它的花簇,在下段可以看到它错落有致的白根,这种花与根并茂的情景,更让人啧啧称奇,颇有另一般美的享受。
淡紫色的风信子,小花如风铃般优雅的撺掇在花柱上,虽然缺了点想象中这花名中隐含的摇曳和柔曼的花姿,但那一茎幽幽的紫,略有间隙地聚在一起,点缀在仅有的几片宽窄有致的绿叶间,所呈现出的那种简单、别致、优雅的美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风信子被人称为"西洋水仙",不仅颜值相当高,它的象征代表意义也很是动人: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人生。只要想一想能欣赏到如此艳丽动人又寓意美好的花朵,便忍不住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而且,现在将风信子种球水养,只要把它放置到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这样经过20多天后,根部在全黑的环境下伸展开来后,便可移到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照射。初时每天照1~2小时,逐步增至7~8小时,如果气温变化不大的话,到春节风信子便有可能开花了
风信子,是一种观赏价值特别高的花卉植物,它的花朵虽然没有很多层,看着是很简单的形状,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又优雅又简洁的。风信子其实还有一个名字,是叫做洋水仙,也就是原本生长在国外的像水仙花一样的花朵了。为什么说它是像水仙花?并不是因为它的花朵长得像水仙,这是因为它的种球都是和水仙花一样,是那种长得像大蒜一样的。
风信子的种球是肉质的,所以不喜欢过于湿润的环境,水培可以,但是如果是土培的话,最好就不要浇水太多了。
风信子肯定是用水培的方式来养殖会更加美观一些的,不过用来栽培的容器也是需要选择合适的。风信子的花杆属于是比较修长的那种,而且一株风信子会长出好几个分株来,所以花瓶肯定是不能选择太过窄细的了,会让它的生长空间很逼仄。
风信子的花朵结构是有点像薰衣草那样的,一串一串,看起来就特别的修长。大家如果选择了水培,就需要及时施肥,因为水里面的养分是远远比不上这个土壤里面自带的营养的,只有我们在它开花期还有生长期比较旺盛的时候及时去补充肥料,才可能会让它的花朵开放得更加美丽,生长得更加的健康了。
其实总的来说风信子,它的花朵颜色是非常多的,什么深色的浅色的都有,大家如果是觉得自己家里色彩是有些单调的话,可以考虑多养几株风信子。风信子在养殖的时候,也是需要进行通风的,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透气,而让它总是呆在那种没有什么空气流通的环境里面,是会让它很容易染上病虫害的。
水培比较重要的一个是施肥,另一个就是换水,水培不比土培,可以挨到一年才进行一次换盆,因为水里面是容易产生细菌的,不进行处理,可能等个几天就会让这个风信子的根部因为细菌腐烂掉了。
风信子也不只是在我们国内比较的受欢迎,它其实在全球的很多地方都是人气很高的一个花卉植物了。在荷兰的风信子品种,其实种类是更加的丰富,也更加的美丽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从荷兰引入的风信子。
风信子的根球将分为1~2个小球根。如果你想增加球的数量,你可以在夏季休眠期间切断根球,使其生长更多的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