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如何解释

2024-11-14 23:56: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意思是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一、出处

《梅花绝句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组诗作品。

二、原文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三、重点

1、坼:开放。坼晓风:即在东风中开放。

2、何方:有什么办法。

3、“一树”句:意谓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也都是诗人的情感所化。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七十八岁。作者已被罢官归园田居十二年陆游爱花,特别喜爱梅花。此时北宋灭国,陆游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当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发。

二、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

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句写人作陪衬。

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回答(2):

意思是: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出自南宋陆游《梅花绝句二首(其一)》,原文为: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

1、坼(chè):开放。

2、坼晓风:即在东风中开放。

3、何方:有什么办法。

4、“一树”句:意谓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也都是诗人的情感所化。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七十八岁。作者已被罢官归园田居十二年陆游爱花,特别喜爱梅花。此时北宋灭国,陆游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当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绝句二首

回答(3):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诗头两句写得很平实朴素: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诗人闻讯后,自然欣喜万分,于是马上出游寻访。结果,他看到的景象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晓风中开放的梅花,不是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也非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而是,树树枝头如瑞雪普降,漫山遍野竞相开放。诗人面对四周花海,竟一下子不知欣赏哪一处为好。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此诗虽小,然意趣甚丰,诗人爱梅入微,曾断言“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读了此诗,可知此言不虚。

回答(4):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诗头两句写得很平实朴素: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诗人闻讯后,自然欣喜万分,于是马上出游寻访。结果,他看到的景象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晓风中开放的梅花,不是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也非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而是,树树枝头如瑞雪普降,漫山遍野竞相开放。诗人面对四周花海,竟一下子不知欣赏哪一处为好。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此诗虽小,然意趣甚丰,诗人爱梅入微,曾断言“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读了此诗,可知此言不虚。

回答(5):

一树梅花一放翁
——谈陆游的《梅花绝句》
□高利华

江南多梅,陆游的故乡山阴也盛产梅花,每至早春,道旁路边、林间溪畔、山麓闲庭,树树飘香,处处斗奇,陆游耳濡目染于此,爱梅成癖,与梅花神交数十年,一生留下了数百首咏梅诗篇。几乎每到春天,诗人都会去拜访他的花间密友并写诗赞美。或视梅花如隐士高人“神全形枯近有道,意庄色正如无邪。”(《梅花》)或视梅花如志士“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自诉“自古情钟在吾辈,尊前莫怪泪沾衣(《别梅》),面对梅花如对人生的知音,一洒感时之泪。综观陆游的咏梅诗,绝大多数都以寄意取胜,诗人从梅花身上看到了美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如《卜算子》之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每每咏及,总是有感而发寄托遥深。唯有诗人78岁开春作的《梅花绝句》写得天真烂漫,诗意盎然。虽无寄托,却写得别出心裁,不失诗人旨趣: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诗头两句写得很平实朴素: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诗人闻讯后,自然欣喜万分,于是马上出游寻访。结果,他看到的景象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晓风中开放的梅花,不是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也非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而是,树树枝头如瑞雪普降,漫山遍野竞相开放。诗人面对四周花海,竟一下子不知欣赏哪一处为好。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此诗虽小,然意趣甚丰,诗人爱梅入微,曾断言“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读了此诗,可知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