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罗德(1944—):德国前总理,在任时曾六次访问中国,2008年8月8日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施罗德说:“担任联邦总理时,我每年都会到中国一次。现在,自从我结束任期以来,我每年都要到中国三四次。由于不再受职务决定的紧密行程的约束,现在我有机会比以往更加频繁,而且是更加详尽地与政治家、企业家和知识分子会谈。我把这些会谈视为珍贵的礼物,因为它们总是会发展成为有趣的讨论,使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更多,加深我对中国的认识,同时令我确信自己的看法,即我们需要中国这个伙伴。”施罗德无疑为推动中德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司徒雷登(1876—1962):生于中国杭州,美国人。是一位美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也是一位教育家,曾创办并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校务长。他还是一位外交官,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由于毛泽东写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Farewell Leighton Stuart》)的文章而使他在中国非常有名,但是在他的祖国——美国却是默默无闻。历史学家林孟熹这样评论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
斯大林(1879-1953):苏联领导人。1922年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苏共党中央总书记。他领导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战胜了法西斯轴心国。斯大林提出“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全力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这些都对中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计划经济体制在其后的发展中也展现了内在的缺陷。斯大林去世后,其执政时进行政治清洗等作法被公开并受到批评,引起争议。斯大林作为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对中国革命有重要影响,对中国革命提出过正确的和错误的意见。在中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的指导有右的和左的偏差。在西安事变时,共产国际有较准确的判断。在1945年,他对中国革命的前景偏于保守和悲观,他生前曾公开承认过这一问题上的错误。
释迦摩尼和马克思对中国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