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1000作文

2024-11-06 17:26: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常常听到有评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中国孩子会因为只知一半而不愿进一步做,而美国开拓西部的精神,就是只知一半,就可向前。中国的学生缺乏的就是自信和自立。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D?D“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尊重和赏识孩子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父母是这本书的勤劳编辑,也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父母要善于从孩子这本书中,看到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正像农民知道庄稼该何时施肥浇水一样。

孩子渴望尊重,渴望平等,渴望赏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尊重和心理保护非常重要,它能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建立起自尊、自立、自信和自强的心理,使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祖冲之是我国宋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以对圆周率值的研究闻名于世。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宦之家,他的爷爷叫祖昌,是一位主管建筑工程的高级官员。父亲叫祖朔之,是一位熟读经书的文官。家长可以看看祖昌是如何让孙子抬起头来走路的。

有一天,当时当政的宋文帝为了宣扬太子刘劭“聪明绝顶”,让他在“国子学堂”大讲儒家经典。祖朔之听完后回到家里,把儿子祖冲之交过来大讲太子刘劭如何能干,他说:

“冲之啊,你今年已经九岁了,我要加紧教你读书,只有读好经书,才能作大官,发大财,光宗耀祖!”祖冲之似懂非懂地听着。

从此以后,祖朔之教子读经非常严格,他手里拿着木尺,经常把桌子敲得劈啪作响。在父亲的威严之下,祖冲之哭丧着脸非常苦恼,一句也学不进去,父亲急得头上冒汗,眼里冒火,但儿子仍然是一问三不知。气得祖朔之不断骂道:

“笨蛋,蠢牛,简直是个木脑壳,没出息!”

祖冲之被父亲逼苦了,咬了咬牙说:

“这经书我不愿意读它,我对它一点兴趣都没有!”

气得父亲浑身发抖,伸手就给儿子一记耳光,冲之被父亲这一下打,就嚎啕大哭起来。爷爷闻声赶来,朔之对父亲说:

“我打他是为他好,他三天才能背五六句,注释一句也讲不清楚,像现在这个样子下去,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祖昌把脸一沉说:

“有人满肚子经书,却什么事情也不会做。管他皇太子读什么书哩,咱们家的后代不做经书的奴才!以后要让冲之多学点有用的本事才行,我看咱们家冲之就很聪明,平时什么新鲜玩艺一看就能回家捏摸着作出来。”说着,爷爷挽着孙子的手走了。

爷爷是搞建筑的。从此,他常把孙子带在身边,领到工地上去。小冲之看到工人们汗流浃背,有的挖土,有的搬石头,劳动场面真是热烈。对面有云溪河,河对岸有小山,山顶上还飘着白云……,这一切让他大开眼界,一切都感到新鲜。

祖冲之认识了一伙农村孩子,和他们玩得很快乐。晚上和小朋友乘凉,看见天上繁星闪烁,但祖冲之一个叫不出它们得名字。那些农村小孩却能指着天空,熟练地叫出: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还有那边的北斗星等等,嘴里还会念月出歌谣:“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条线……”这引起了祖冲之极大的兴趣。他立即去问爷爷,爷爷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好孩子呀,看来你对天文倒是很感兴趣。也好在咱家天文、历法的书很多,我找几本你看看,有看不懂的地方,就来问爷爷好吗?”祖冲之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

从此,祖冲之便开始攻读天文、历法方面的书籍,对天梯运行、历法规律进行可苦的深钻细研。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找爷爷请教,祖孙二人配合得很好。他们逐字逐句分析了张衡的文章《灵宪》,爷爷还领着孙子去找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天文很有成就的一个官员何承天。

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祖冲之在爷爷的培养教育下,像一只矫健的雄鹰,展翅翱翔,终于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做出成绩,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试想,如果当年,祖冲之硬是被逼着学了经书,也许圆周率值的研究又要推迟很长时间,中华文明史上又要少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看来如何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还是非常重要的。

◆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并提供条件加以支持和引导。

◆ 不要强拧孩子的“犟”劲。“犟头犟脑”的孩子虽然使成人感到不耐烦,但他却是较好地保护了自己,不让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受挫,心理的发展较为正常,有可能成为自信和有作为的人。

◆ 引导孩子运用积极的自我语言暗示,让孩子主动的自我思考,“我要自己想”、“我要自己做”,孩子经过自我语言暗示后,必然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实行自定的目标。

◆ 父母学会赏识孩子。有些孩子对自己毫无信心,主要是父母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或将他们的长处视为短处,让孩子在心理上矮化了自己。

◆ 不妨给孩子来一个“优点总动员”,告诉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眼中最欣赏他的地方,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

自信心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但它不是天生的,必须由父母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学会相信自己。

大部分父母并不注意也不重视“自信心”这个问题,只是在意孩子的在校成绩及课业表现的情形。因此,当孩子课业表现或学业成就不理想时,经常给予严厉的指责或惩罚,使孩子产生莫明罪恶感,进而摧毁他的自信心,造成孩子的成绩日愈低落,对学习缺乏兴趣。如果父母能做些工作,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那么孩子的成长将会更健康。

中国西晋年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姓左名思,字太冲,他的家在现在的山东淄博。

也许大家想不到,后来成为大文学家的左思在小时候却是个笨孩子,而且长相丑陋,行为笨拙,常常被周围的小孩所嘲笑。

比如说吧,他读书,领会很慢,同学都懂了,他还是不明白,向老师问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懂,就不好意思再问了,也怕被别人嘲笑,于是就囫囵吞枣似的学下去,这样就越来越不懂了,以致于学了一年,最后和别人拉开一大截,考试成绩很差。

父亲一直希望左思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在学堂里学到知识,但是,看到如此情形,叹着气说:“这孩子领悟力差,不是读书写文章的料,叫他用功练字吧,能够抄抄写写,将来也能谋个事做,能够有个饭碗。”

但是,他练字,又总怕写不好,父亲骂他,心里一紧张,笔就更加握不好了,字也就写得不成样子了,写出来的字就像鸡爪子抓过的一样。

于是,父亲想,这孩子在文字上是干不成什么事情了,就让他学鼓琴吧,吹吹打打,将来到乐队里跟着人也能混腕饭吃。

可是,左思对鼓琴根本就没兴趣,就更加学不好了,从心里就不想学,经常要敲错键,弹琴也是常常走调。

父亲再也想不出什么法子了,这孩子学啥啥不成,将来如何是好,不过俗话说得好,老天爷饿不死瞎麻雀,就由他去吧。

有一天,左思又在写写涂涂,练了半天字也不见有什么长进,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父亲虽然看到儿子样样学不会,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只是感到有点悲哀,但对于儿子的爱意依旧很浓。每当看到孩子受到其他同龄孩子的嘲笑和讥讽时,心里也很难过。现在看孩子努力又气馁的样子,也很心疼。

他低头思索,偶一抬头,看到了院里,看见一只螳螂从树根往树上爬,螳螂上树,吸引了父亲的注意力。父亲灵机一动,觉得可以以此来教育孩子。他立即叫来左思,问:

“思儿,你看那是什么?”父亲朝螳螂的方向指去。

左思朝父亲所指的方向望去,他看到一只螳螂拖着细细的腿,一点点地艰难往上爬,花了好大的劲和好长的时间才爬上去。父亲说:

“猴子一跃而上,螳螂虽然不能像猴子那样快,但是一点点也还是爬上了树,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听了父亲的话,望着树上的螳螂,左思突然悟到了什么。

正在这时,左思看到,两只鸟同时落在树梢上,两只鸟一只小,一只大,大 的当然飞得要比小的快,他看到,那只小鸟在树梢上歇了一会就继续往前面一棵树飞去,而那只大鸟虽然飞得快,但是在树上歇的时间比较长,后来也往前面那棵树上飞去,最后两只鸟又是差不多同时停落在前面一棵树上。看到此,左思恍然大悟:原来是笨鸟先飞!

左思虽然年纪尚小,但也明白父亲的心意。看起来,不都是一样的脑袋吗?为什么别人能学会的,我就学不会。别人能学的,我一定也能学会。

螳螂上树,笨鸟先飞,使左思领悟了学习的道理,我不是猴子,也不是那只大鸟,但我却可以学螳螂一点点上,学那只小鸟先开始飞,中间少休息会。笨鸟先飞,我就比别人起得早,先读先练……

从此,左思默默地照这个想法去做,学习成绩果然上去了,读书,练字,作文,做什么事情都别人付出得多。知识的闸门被打开了,他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都不差了,学习的信心也终于有了。

在父亲的积极引导下,左思找到了自信,终于达到了与别人的那样成就,后来甚至是超过了一般人,后来写出了《齐都赋》,甚至面对挑战完成了《三都赋》,成为与在此之前早就成名的陆机齐名的伟大文学家。

要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比如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 鼓励孩子进行尝试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是有极大好奇心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的,父母可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条件下引导孩子去尝试何探索。

◆ 及时地肯定何赞扬孩子的点滴进步。人的自信心有时很需要外部的支持,一个行为如果得到外部的肯定,自信必然大增。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需要多加夸奖。

◆ 有意识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书籍,打扫卫生等,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可使孩子从中获得自尊,知道有很多事“我能做”“我有能力”。

◆ 让孩子参与安排家庭事务。比如商量周末游玩计划或节日家宴的菜谱,让孩子参与进来,从中不但可以学会自立,还可以让孩子找到生活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