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打一成语是不三不四。
不三不四,汉语成语,拼音:bùsānbùsì,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意思不像样、不正派。[1]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2]。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在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意思为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
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不三不四:
基本释义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出 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不三不四
[bù sān bù sì]
[释义]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示例]
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想天鹅屁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不三不四
[读音][bù sān bù sì]
[解释]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既不是3也不是4,所以是不三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