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章的主题。主题鲜明,立意正确,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看文章的内容。要叙述清楚,事情脉络通顺,情节感人,有说服力、感染力。
三、看文章写作特点。如:寓情于景、文字夸张、感情细腻、故事倒叙等等。
另外,文章的赏析还是要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赏析赏析,就是分析和鉴赏。要抓住那些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并挑出典型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你所分析的每一句话,都要来自原文,是从原文中得出的结论。之后的鉴赏,就是在分析完文章后,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升华,应为考卷上所给的文章基本都出于名家之手,所以尽管美化提升就好。若是为普通文章写赏析,那也可以把不足和失误之处写出
一,语言特色的赏析
1,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特别是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画面,令人读后久久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尽显华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深沉隽永,感人至深,读者无不为那份真挚而浓烈的感情而动容,始知天下……之情与共。
5,本文语言极富夸张、讽刺的味道,特别是……几句,把……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进入对……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6,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二,写作手法的赏析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例,《哨子》《帆》《萤火虫》。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例,《范进中举》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例,《白杨礼赞》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例,《麦琪的礼物》
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例,《白杨礼赞》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白杨礼赞》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孤独之旅》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例,《爱莲说》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鉴赏方法
如何鉴赏文章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②要全面、辩证地评价文章;③评价要有理有据;④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我给你个例子把,是读李广田的散文《秋天》并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文章
;
秋天的哲学——我看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和李广田《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歌说得很好——秋天是一个让人惆怅的季节,自古英雄多悲秋。出生在秋天的我,对于秋也别有一番感慨,喜欢秋天这个颇受非议的季节,当然有人喜欢有人烦。试看三十年代的大家们,他们也写过关于秋的林林种种: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李广田的《秋天》和鲁迅的《秋夜》等等。既然大家都喜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笔下的秋是如何一番景象呢?
在很多人的眼里,秋是悲凉、凄惶、萧瑟、肃杀的代名词,是悲的象征意义,正如林语堂说的:“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当然,有人认为秋天是一个收获、成熟的季节,是金黄的感觉,让人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两种观点有其各自的看法吧,就看大家的心态了。
林语堂和李广田两个人都偏爱秋。他们都不避讳谈秋是自己的最爱,能如此直接者少矣!林语堂说:“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李广田也一样:“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甚至连那被人骂为黑暗的冬天,又何尝不是走向‘生’的路呢,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两人的观点可以说一样,而不是站在对立面来一唱一反,让文章看起来有其相似性。
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可谓短小精悍,没有冗余可言,这样子的散文谓之“ 美文”不点也不为过。全文下来,思绪是飘飞的,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悲的影子,而是一幅思考者的图案,独具一番宁静深远的况味。“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是一种悠然,一种解脱,放松和自由贯穿全文。
林语堂整篇围绕自己手边的烟展开,和秋天联系在一起。阐明自己的观点“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秋是丰硕、成熟、收获的季节,可林语堂没有对秋的丰腴、肥美过多着墨,而是以一种怡然的心态,写秋的一种绵延细节的意味,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一烟在手,独对黄昏,在一片宁静、惬意的氛围中,林语堂的思绪如白色飘渺的烟雾,悠然地飘忽着,如无缰的野马,秋的温润便在心中悠悠无羁地荡漾开来,秋成了代表成熟的内蕴、古色苍茫的过来人,成为烟上的红灰,又如又老又醇的酒带一股熏熟的温香,散发着一种纯正的意味深长的气息。秋被比作雪茄、鸦片、用过二十年的烂字典、用过半世纪的书桌、一块老气横秋的招牌,甚至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徐吟的声调。这些意象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经历了洗涤,经历了自己的人生大致三分之一,留下了是历史的痕迹,沉甸甸。他们就是林语堂想说的秋的丰厚,人生之秋的丰厚。
“人的一生无论成败,他都有权休息,过优哉优哉的日子。”林语堂这一人生格言在文中洒脱地飘逸出来,人生之秋的丰厚,人之生命的厚重底蕴在林语堂的笔触下从容潇洒,充满了睿智。喜欢庄子的“正得秋而万宝成”,林语堂的秋有着豁达的人生观,他的《秋天的况味》制造出一种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氛围。 人的生命之秋从来不应落寞、凄凉,生命底蕴的积淀浓缩、厚积薄发,秋天的收获还会不辉煌、不绚烂多姿么。
林语堂是“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东方哲人,幽默大师,他追求的思想的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但是通过他的文章我们知道这个哲人和普通人一样,希望在物质上面满足自己,文中出现的“雪茄”、“偎红依翠温香在抱的情调”、“酒”、看人“烧大烟”,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等,是他在秋日的希翼,就像我自己喜欢在静静的河边看夕阳西下的美景。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通过和春天娇媚夏日茂密对比,体现秋天的意味,秋天更显其“优越性”了。这是对秋天的礼赞。在这个秋天里,只需烟和静静带着便成就了一个哲人的思想。
而李广田的《秋天》则更像随笔,用易懂的语言在讲述哲理。例如,“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它们将更使人凝视,更使人沉思,更使人怀想及希冀一些关于生活的事吧。这样,人曾感到了真实的存在。”
其实,正是“真实”让作者如此倾心。“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在这里,李广田更注重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的理由——给人予希望和鞭策,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凋零同时意味着再生,是一种力量!秋联系到生命,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季节,让人反思,更对未来的憧憬。
文章更侧重写的层面是人生之秋。可以说,很多文章终极就是和我们的时代相结合,或多或少掺和了政治的因素在里面,而在李广田的《秋天》里,我们可以完全忽视他的时代性,独立地去品味他的文本,赏析它的优美独到。他站在一个全新的哲学高度来谈,用通俗可懂让人觉得亲切的语言来谈,这个是他的高明之处:“现在,将来,世界是真实的,人生是真实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有的梦境,所有的幻想,都是无用的了。”“我愿走在路上,不愿停在途中。”“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这些何尝不是真理的体现呢?而他对人生的解读让人觉得很有道理:走在路上,不愿停留在途中。
我更愿意把“走在路上,不愿停留在途中”理解为是一种态度,积极的态度,或者说进取之道在于积极。但这里有一个误区,有人总认为积极进取就是要创造辉煌。但我的意思非常明了:积极进取了,能创造辉煌,当然好;但辉煌只是一个不关乎意料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积极进取而又踏实沉着的人生态度或人生之路。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够了。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此吧。我们要“走在道上”,不能“停在途中”。
李广田的语言清秀隽永,如话家常,更像和读者在对话,而不是像林语堂那样子自己悠然自由,思绪飘飞。以“生活,总是这样散文似地过去了”这样的字眼开头,和其他文本的绚丽比起来清新很多,不禁让人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末尾“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也是淡淡的,很美的。在文本中还出现了这样的一句话:“话说得有些远了”,继而把读者拉回来,看到这里我报以淡淡的一笑,仿佛他就是在和我们对话,没有生疏的感觉,兴之所至,文之所至。这样子的文字让人珍惜。没有晦涩难懂,就像一个老朋友在秋日的下午,对话闲聊拉家常,共同抒发对秋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让人觉得无限亲切。
但是并不是说他的语言没有文采,“一只黄叶,一片残英”“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有一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这些句子适合朗诵, 没有美好的文字怎么能让人有美的享受呢?一叶而知天下秋!
在写作《秋天》的时候,我相信作者的思维是跳跃的,没有束缚,一切任自己驰骋。写到哪里便是哪里,读者跟着他的思维是一种享受。文章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去咀嚼的魅力需要我们细心的阅读才能把握潜伏在作者心底的情感和思绪,由秋到人生哲理。
说了这些,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但是知道自己喜欢上了这些让人享受的文字,他们是经典的,经过了时代的荡涤留了下来,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林语堂和李广田的秋天是一种哲学,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方知他们的底蕴。
一看文章主题。主题鲜明,立意正确,说明了什么道理。二看文章内容。要叙述清楚,事情脉络通顺,情节感人,要有说服力,感染力。三看文章写作特点。如:寓情于景,文字夸张,感情细腻,故事倒叙等。文章赏析还要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