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6课《社戏》课后表达(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4-11-06 07:34: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老旦的作用
写老旦“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一个“竞”字,一个“不料”,把孩子对老且的不喜欢表露无遗,让人不禁为孩子的率直、坦诚甚至粗野发出理解的一笑。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让我难忘的,并不在于戏和豆的本身,而是平桥村老人和孩子淳朴、真挚的感情和劳动的本领,办事能力以及农村风光,自由的天地,人与人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与当时的市镇生活和后来的生活环境形成对比,对当时的人事物的肯定,这段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望加分,采纳
我花了好长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