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案和个案是集体备课中两个重要的概念,那么具体什么是共案?什么是个案呢?既然共案是大家共同讨论完善的结果,应该是都能接受的,为什么还要在修改形成个案呢?这是许多老师在教研平台进行集备时常常出现的疑问。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集体备课的一般流程。 集体备课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第一阶段是教师个体备课。备课组内的所有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出个人的教案(草案)(如果备课组内的教师对所教学科已教过一轮,可由备课组长事先分配一下一周所授内容的备课,即教师不必每课时必备)。 第二阶段是备课组集体备课。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介绍自己的备课思路、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并撰写共案初稿,大家根据自己的备课,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主备人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着重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特别是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由主备人进一步整理形成共案(包括预习与导学案、课堂检测、作业题),并发布。 第三阶段仍然是教师个体备课。这是在“共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所教学的情况,对教学方案进一步调整,写出适合班级特点的个案。 “个案”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而不是照搬照抄“共案”的内容。每个人上完课再写出个案反思。这样一个教案大家用,一个课件大家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从而提升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的共案和个案的含义: 通过以上集体备课的流程可以看出,“共案”是大家对某节课的教学方法和目标的统一认识,具有引领的作用,而“个案”是在“共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所教学的情况,对教学方案进一步调整,写出适合班级特点的教学设计。这就就像平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找一些名师教案参考一样,名师教案大家都认可,但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原封不动照搬名师的教案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