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改成两餐,是有害还是有益健康?我国最早的古代就是沿用一日两餐的习俗。那么到底是一日三餐好还是一日两餐好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人是如何从两餐转为一日三餐的。先秦时期古人们都是一日两餐,只有早晚两餐,古代早饭称饔,晚饭称飧。
古代是如何从一日两餐演变成一日三餐一、古代的一日两餐
⑴ 与劳动习惯有关
古人祖祖辈辈都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习惯。天蒙蒙亮,公鸡开始打鸣便起床,妇女们借着微光开始做早饭,男人们吃过早饭,太阳刚刚升起来,便下地去干活了,等到了下午4~5点回家吃晚饭,天黑了就睡觉,蓄足精力再干第二天的活,那时候睡得早,没有夜生活,晚上消耗的少,自然也不会觉得饿。
⑵ 与经济条件有关
古代生活水平低下,大部分人吃不饱穿不暖,能够保证一日有二餐也算得上富裕人家。然而有钱的人家除了一日两餐以外,中间还会添加一些点心和果脯类。
二、古代的一日三餐
⑴ 三食
在古代一日三餐称之为三时,是从汉代开始的,第一顿早饭时间在天刚亮黎明之后,称为寒具;第二顿午饭是在正午时刻,人们称之为中饭或者是“过中”;第三顿晚饭是安排在“申之时”下午3点~5点之间。
⑵ 古代三食与现代三餐区别
古代的三食与现代人一日三餐相比,食材和做法要简单得多。在时间上也有所不同,除了午饭之后,早晚两顿饭的时间,比现在都提前了两个小时,其主要原因是勤劳的劳动人民可以多出2个小时的干活时间,另外,晚上没有照明,也没有娱乐活动,不得不早睡早起。
我认为一日三餐是人类进步的开始,也是丰富生活的真实写照,若非要回到古代的一日二餐,且不说是与现代人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相冲突,更重要的是对弊大于利。
弊端
⑴ 与当前现代人的作息时间不符
现代人普遍实行8个小时工作制,或者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体现高效快节奏的特点,若没了中餐,中间不补充能量,势必下午没精打采,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后半天工作和学习。
现代人夜生活丰富,若像古人一样早早吃了第二顿的晚饭,不再进食,节略了品尝美食的时间,失去了与朋友聚餐的机会,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更没有兴趣爱好。
⑵ 对身体不利
科学的进食方法是少食多餐。将三餐的食物量,压缩成二次摄入,显然增加了肠胃消化的负担,而且每次容易产生过饱或者是暴饮暴食,造成脂肪的累积而引起的肥胖。另外减一餐随之也减少了消化系统的工作时间,减缓了全身的血液循环 ,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益处
唯一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时间,节省了食材。
而在当今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水平下,人们更多的是追求享受美食的乐趣,以及健康的吃法,何况现如今有许多人,有吃夜宵的习惯,实际上是一日4餐,我个人认为一日两餐毫无意义,坏处多多不可取。
不能一票否决。有害有益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的,如果一天的运动量或者工作量较大,建议还是一日三餐,及时补充营养能量。如果平时不运动或者消耗能量少的话,两餐也是可以的。
没有什么好处的,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日三餐变成了两餐,会使得我们吃的过饱,使得自己的肠胃受不了。
一日三餐改成两餐对身体肯定是不健康,正常人的这种消耗代谢一旦打破,那么你整个人就会出现问题,那么身体也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