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儿子是曾孙。
中国亲属系统,传统以男系为核心分亲属为宗亲、外亲和妻亲。亲属间,根据每个人的辈分、宗族、年纪与性别,而有特定的亲属称谓。中国人的亲属称谓,具有条理分明、尊卑有序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关系叫法
曾伯祖父:父亲之伯祖父,即祖父之伯父,即曾祖父之兄,称为曾伯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曾伯公。
曾叔祖父:父亲之叔祖父,即祖父之叔父,即曾祖父之弟,称为曾叔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曾叔公。
族伯祖父:父亲之堂伯父,即祖父之堂兄,称为族伯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族伯公。
族叔祖父:父亲之堂叔父,即祖父之堂弟,称为族叔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族叔公。
族姑祖母:父亲之堂姑母,即祖父之堂姐妹,称为族姑祖母。
族伯父:父亲之再从兄,即祖父之堂兄弟之子,称为族伯父。
族叔父:父亲之再从弟,即祖父之堂兄弟之子,称为族叔父。
曾伯祖父:父亲之伯祖父,即祖父之伯父,即曾祖父之兄,称为曾伯祖父,或偏口语化称为曾伯公。
孙子的儿子是曾孙。按照传统习俗,家族排辈次序是: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
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主要分为长辈(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等)、平辈和晚辈。
辈分的字谱又称昭穆、字派、行派,用以表明同宗亲属、家族世系、血系秩序的命名字辈排列。辈分序昭穆古已有之,昭穆为我国宗法制度,即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
昭穆制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二辈制族外婚,每个氏族内男女各有两个辈分,两个氏族的同辈异性才可以通婚,子女的世系按母亲的世系决定,父子属于不同氏族。后来昭穆制逐渐得以演化,上古时代宗庙或墓地排列,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具体内容如下:
下序称谓:父亲的子称为儿子、儿子的子称为孙子、孙子的子称为曾孙、曾孙的子称为玄孙、玄孙的子称为来孙、来孙的子称为晜(kun)孙、晜孙的子称为仍孙、仍孙的子称为云孙、云孙的子称为耳孙。
上序称谓:生自己的称为父母,父亲的父亲称为祖,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曾祖的父亲称为高祖,高祖的父亲称为天祖,天祖的父亲称为烈祖,烈祖的父亲称为太祖,太祖的父亲称为远祖,远祖的父亲称为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