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流泪的100字的军人故事

2024-11-28 10:48: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2007年11月30日11时许,孟祥斌刚刚完成训练任务回到部队,与临时来队探亲的妻子和3岁的女儿,利用休息时间前往市区购物。途经通济桥时,忽然传来“救人啊,有人要跳江”的呼喊。孟祥斌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女子扔掉手机,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入江中,在水中上下沉浮,情景十分危急。

孟祥斌说了声“来不及了”,便迅速脱掉上衣外套和鞋子,跃上桥栏,纵身跳入冰冷的江中,奋力游向轻生女子。   孟祥斌奋力一次又一次将落水女子托出水面。因江宽水凉,体力不支,他和女子渐渐下沉。这时,闻讯赶来的一艘快艇驶近,孟祥斌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女子托出水面。快艇工作人员将女子拉上快艇,可孟祥斌却沉入江中,献出了28岁的年轻生命。 

2.13日下午6点200名来自天津的特警赶到现场救援,截至14日下午2点,已经成功营救出困在北川县县城、景家村、苦竹坝水库、电站等地的400余名被困人员。然而,却因为手上的施救工具只有铁锹和钢钎而无能为力。

特警们对压在废墟中求救的孩子束手无策,他们不敢乱撬楼板,担心整幢楼垮塌下来;也不敢采取粗鲁方式实施救援。特警们无能为力,他们在安慰孩子的时候落泪了,在走出操场的时候放声大哭。

3.14日12时20分,15名空降兵写下遗书从4999米的高空一跃而下,最终成功伞降茂县,并在第一时间首次传回了茂县灾情。而这些空降兵平时训练中只需在数百米高度跳伞。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这15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抗震勇士,在危难时刻向我们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终极意义。

4.戴明盟是张超所在部队部队长,他也是我国首位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的英雄试飞员。出事当天,在塔台的他正准备与参谋长制定第二天的飞行计划。飞参记录表明,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的动作只是一个,那就是全力推杆到底,制止机头上扬。

歼-15战机系统高度集成,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选择。但在生死关头,张超却为避免战机损毁做出了最后的努力。经过调查,事故的最后定论是飞机装备的原因。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选择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

5.5月12日3时10分左右,绵竹市消防大队陈军带领消防中队第一时间赶往武都小学实施救援。 武都小学的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部分,下面至少埋压了100多个师生。虽然没有特勤工具,但战士们很快徒手展开救援。19岁的荆利杰第一个奔向了废墟,开始了长达3天时间的救援。

余震不断发生,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荆利杰全然不顾。手掌磨破了,手指头出血了,脚底被钢筋刺破了,荆利杰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13日,上天落泪了。雨中,荆利杰和战友们仍然没有停歇。

13日上午10时许,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和吊车的操作中发生了巨大的晃动,楼板在摇,墙体在垮……二次坍塌!危险!快撤!消防指挥部下达了命令。

荆利杰跪在了地上。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间,他哭着大喊:“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现场所有人都哭了……
荆利杰本人说过,自己不知道到底救了多少人,但是他脑海里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救人,赶快救人!

回答(2):

男孩从记事的时候起就在军营里生活。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男孩没见过自己的母亲。军人的妻子在生下男孩半年之后选择了与军人分手。军人在执行某演习任务回来之后在离婚协议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分手之前军人说,你还年轻,也漂亮,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幸福,孩子,我来养,不会拖累你。房子和财产全部给了女人,军人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从南方某军分区调任到西南某军分区。领导对军人十分器重,对军人的申请多次劝说,希望他能留下。军人说,西南那边更需要我。当年西南局势吃紧。军人在处置当年的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男孩却在军人自豪而关切的怀抱中无助的哭了。老母亲老泪纵横的说,孩子睡觉都在喊爸爸。军人无言,在使命与家庭之间,他没有选择。男孩渐渐长大,经常问起军人,妈妈长什么样子,她去哪里了?军人说,妈妈很漂亮,像天使。妈妈很爱你,她去了很远的地方,不能来看小狗熊了。男孩盯着军人问,妈妈是死了吗?军人再次默然,他不知道怎么跟男孩说。男孩用他小小的臂膀搂住了军人脖颈,悄悄的跟军人说,爸爸别哭。那一刻军人再没有止住泪水,他把男孩紧紧的抱进怀里。(2)那年军人休探亲假,回南方小镇家中探望老父母。那年军人二十七,依然单身。回家那天很晚,已经是深夜。军人在快到家的路上听到杂乱的呼救声,是一名女性的声音。凭借多年的职业素养,军人很快的判定了求救者的方位。循声而去,在一个小树丛中发现一男子正在企图制服一个女孩,女孩的衣物已有被撕毁的迹象。这是强奸!军人一个快步冲了上去。男子抽出了匕首,威胁军人别多管闲事。军人默不做声,这种小场面不知道见多少回,训练场上真刀实枪的演练都没有怕过。不出三下,男子应声倒地,痛昏过去。军人后来跟女孩说,他的肋骨应该断了有四根。女孩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只是有点惊吓过度。军人报了警,一直处理到凌晨,并把女孩安全的送到了她的家里。女孩没来得及感谢,军人就回家了。第二天女孩就随同家人来到了军人的家中。女孩家长拿出两万,说是感谢军人救了他们的女儿。后来才知道,女孩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富商,颇有地位。女孩子是家中独女。军人委婉的拒绝了,说这种小事情是谁都应该做的,何况他还是个军人,再说家里不缺钱,他更不缺钱。女孩家人没再说什么,说是将会写感谢信到军人的部队,感谢部队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军人。女孩眼眶红了,临走前要了军人的电话,并故意遗落了自己的钱包在军人的家中。军人发现了女孩的钱包。钱包做工精细,图案是很可爱很女性化的米老鼠。军人没有打开钱包,他不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他等着女孩子的电话,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打开那个钱包。第三天女孩终于打来电话,邀请军人一起吃饭。军人说,你的钱包落我这里了,我不知道你的号码,所以没能通知你。我把钱包送还你吧。女孩和军人约好了在一间咖啡屋里见面。军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约会。军人用包装纸把钱包包好,准时赴约,在他的概念中没有迟到这个词汇。军人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在喝完第五杯开水的时候女孩才姗姗来迟。女孩说,不是故意迟到的,临时有点事情。军人说,没关系,我在休假中,可以等。军人把钱包还给了女孩。女孩点了两杯咖啡。很苦,军人说。呵呵,你没加糖,女孩笑了,痴痴的望着军人。军人第一次感觉脸上燥热的很。女孩说,我喜欢军人。军人默然。女孩小军人五岁,很漂亮,标准的南方小镇姑娘。大学快毕业了,来父亲的公司实习。她说,其实公司的事情我什么都不会,我学的是艺术,老爸只是想让我回来陪陪他。临走时,她把自己钱包里的照片给了军人,她说,我长得不漂亮,你凑合着看。礼尚往来,军人给了她一张一寸免冠照片,那是夹在军人证里唯一的一张照片。女孩郑重的把他放进了钱包,在原来放她照片的那个位置。第四天,女孩找军人,要他陪她逛逛小镇。他们逛了一天的小镇,几乎踏遍了小镇的每个角落。军人骄傲的向女孩介绍小时候自己“驰骋”过的每片“疆土”,向她描述当年自己的“英雄事迹”。女孩偷偷的牵起了军人的手,那双粗大的双手在轻微战抖之后握紧了女孩的手。第五天,女孩找军人,要他陪她看电影。电影是刘烨和李嘉欣的《恋之风景》。女孩靠在军人的肩膀上,忧伤的电影,却带着满脸幸福。女孩把军人的臂膀绕过了自己的脖颈,军人就这样第一次拥着女孩。第六天,他们相爱了。女孩说,我要嫁给军人。军人说,我最多只有一半是你的,另一半是部队的,也许连一半都不到,你不后悔?女孩说,有一半我就很满足,你放心,我会等你的。第七天,军人的探亲假到了。女孩给了他初吻。他们相约在她毕业之后军人就回来和她结婚。半年之后他们结婚了,女孩家准备了盛大的嫁妆。房子,车子,还有很多的现金,足够女孩和军人过丰盛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军人捡了很大的便宜,不回部队都值了。军人的婚假只有一个月,尽管这一个月已经过得足够的缓慢和甜蜜,但也终究有结束的时候。女孩眼带泪花,送走了军人,军人的大手给了女孩足够面对一个人的生活的勇气。正是,新婚燕尔,道不尽思念,诉不尽离愁。接下去的一年时间,台海局势吃紧。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军人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联系女孩。在女孩为他生下儿子的时候他依旧坚守在一线,只是通过电话跟家人简单的联系,为妻子默默的祈祷。孩子满月后军人终于回到了女孩身边。女孩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一脸幽怨的看着军人。她问军人,你什么时候能回到我和孩子身边?军人默然,他能体会妻子的心情,但是面对军队和家庭,他没有选择。他陪了妻子半个月之后又回到了部队。在回去的路上他第一次流下了泪水,他觉得对不住女孩。在部队,他做了个他无法做出却不得不做的决定:让女孩离开他。他有点后悔,后悔当初的冲动耽误了女孩子的幸福。但是他不后悔爱过女孩,他希望女孩能去寻找更好的幸福。接下去的半年,军人刻意的冷落了女孩。女孩子哭着追问为什么,军人默不做声。军人习惯把情感深深的埋进厚实的胸膛。半年之后,军人收到了女孩的离婚申请。军人在执行某演习任务回来之后在离婚协议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跟女孩说,对不起。回部队之后他写了援藏申请。几个月后他带着孩子去了西藏。从此再没有和女孩联系过。(3)男孩继承了军人的一切,俊朗的外表,刚毅的性格,灵敏的脑子和敏捷的身手。男孩的成长很顺利,部队造就了男孩超越所有同龄人的生活能力。上初中之后,军人把他送到了成都就读,他希望男孩接受更好的教育。初中到高中,男孩从没有让军人失望过。男孩高考了,选择了医科大学。他跟军人说,父亲,我要走跟你不一样的路,我一定会超越你的。军人欣慰的笑了,儿子寄托了他全部的情感和希望,他把对女孩的爱全部用在了儿子身上。男孩没有辜负任何人的期望,很顺利的考上了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的那一天,军人特地请了假带男孩回老家给老父母上坟。自从父母去世之后,军人已经十年没有再踏上过老家的土地了。男孩跟父亲长跪着爷爷奶奶的坟前,他从没看见父亲这么伤心过。当年爷爷奶奶相继过世的时候,父亲抱头痛哭的那一幕还深深的印在男孩心里。虽然当时他并不能真正领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沉痛心情。男孩在那一个夏天踏上了北上求学的列车。那个叫北京的城市,那个他从小仰望的城市。优秀是一种习惯。进入大学的男孩依旧没有让军人失望。一年之后男孩已经成为了同年级里的佼佼者,无数的女生写下了表达爱意的情书给男孩。男孩很礼貌的拒绝着,与所有女生都保持着合理的距离,只有在学术交流时才会主动与女生说话。教授们对这个得意门生更是欣赏有加,纷纷倾囊相授。男孩也十分敬重这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经常登门造访,请教问题。男孩的聪慧、谦逊和真诚感染了每一个人。男孩以全优的成绩毕业,被学校保送留学美国。所有人都为男孩感到高兴,他,是真正为学术而生的人。军人更是为他而自豪。整理完所有材料,男孩即将奔赴大洋彼岸。然而命运却在此刻发生了重大转折。军人在一次救灾过程,在带领部队进入地形复杂的灾区的路上,被山上滚落的飞石击中,不幸殉职。男孩怎么也没想到唯一的最亲的亲人会在此刻离他而去。在整理军人遗物的时候,男孩发现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本。那里面记载了父亲和母亲以及关于他的所有故事,他看到了军人最柔软的情感。男孩再也无法忍住泪水,哭成泪人。军人在日记中写道:我把一生献给了部队,内心常感有愧于儿子与他的母亲。幸而儿子懂事争气,我才稍许心安。儿子将来有他自己的路,不管怎样,我都相信他能比我更加出色。男孩看着军人的日记,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抉择:入伍,当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军人!男孩应征入伍,并申请回西藏父亲的原部队,当了部队驻地医院的一名军医。一年之后男孩就成了医院了最年轻的外科手术医生。一天医院来了一名新面孔,是刚入伍的一个女孩——一名女军医。女孩一来就打听男孩消息,所有人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位漂亮的女孩。女孩找到男孩,说,我是你大学同学,给你写过情书的,你还记得吗?男孩很吃惊,他记得这个女孩:用了班上很多女孩子的名字给自己写情书,但是笔迹却是完全一样的,后来有个女孩说全是她一个人写的。他承认女孩长得很漂亮也很脱俗,但是当时的他完全扑在读书上,没在意太多。男孩问女孩,你怎么到这个地方来了?家人同意吗?女孩子吃吃的说,我偷跑来的,怎么,不行吗?交流之后,男孩发现和女孩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仿佛是很久的朋友。在西藏,最害怕的其实是孤独。女孩和男孩很自然的恋爱了。女孩小男孩两岁,他二十三,她二十一,比男孩早了两年读小学。女孩说她大一就开始喜欢男孩,一直到现在,她相信她一定能等到男孩,现在终于实现了。大学毕业,女孩也申请到了去美国念书的机会,但是快出发的时候发现找不到男孩。通过各种方式,女孩终于打听到男孩所有的事情,并且知道他去了西藏。于是她选择了跟男孩一样的路。男孩很感动,吻着她,发誓会爱她一辈子。他说,你跟我妈长得很像。女孩轻声的问,你不是没有母亲吗?男孩拿出在父亲日记里找到的唯一一张母亲的照片,说,我知道她一定还活着。女孩看了照片,吃惊的说,怎么那么像我妈?男孩说,不可能,你开玩笑。女孩笑笑说,也许只是巧合,这世界长得像的人很多嘛。男孩得到去山里巡诊的任务。这种任务男孩执行了无数次,习以为常。女孩申请同去,男孩不肯,说,山里危险,而且一去好几天,你吃不消。女孩坚持未果,只好作罢,临别依依,要男孩必须注意安全。三天之后,山里传来噩耗:男孩遇险。当同行的战士抬着男孩的遗体回到医院,女孩瘫倒在地,她无法相信这是事实!她咆哮着想摇醒男孩,责骂他不守承诺,在痛哭中晕了过去。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为了女孩,更为了男孩。女孩精神状态不好,休假回到北京的家中。她带回了男孩为数不多的遗物——都是父亲留给他的,一个钱包和一本日记本。女孩跟母亲讲起了男孩的一切,讲起了她们相爱的点点滴滴,讲到最后泪流满面。女孩的母亲说想看看男孩的钱包。当她打开钱包的那一刻,世界凝固了:里面是她第一次送给军人的照片!她掩面而泣,泪水再也抑制不住的流了下来。

回答(3):

  13日下午6点200名来自天津的特警赶到现场救援,截至14日下午2点,已经成功营救出困在北川县县城、景家村、苦竹坝水库、电站等地的400余名被困人员。然而,却因为手上的施救工具只有铁锹和钢钎而无能为力。特警们对压在废墟中求救的孩子束手无策,他们不敢乱撬楼板,担心整幢楼垮塌下来;也不敢采取粗鲁方式实施救援。特警们无能为力,他们在安慰孩子的时候落泪了,在走出操场的时候放声大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14日12时20分,15名空降兵写下遗书从4999米的高空一跃而下,最终成功伞降茂县,并在第一时间首次传回了茂县灾情。而这些空降兵平时训练中只需在数百米高度跳伞。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这15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抗震勇士,在危难时刻向我们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终极意义。(冒着生命危险的一跳,解放军总是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奋不顾身)

  一个军人在天涯上的求救信
  “为什么现在电视上不播报江油地震受损失的情况,我老婆现在7个月的身孕,没有食物和水,,今天上午联系了一次,已经饿的不行了。。。急需求救。。。现在也没有救援队伍去江油,,电视上一次江油的灾情也没有报,我也是军人,我们部队现在待命准备去四川汶川救灾,我愿意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救灾区的老乡。。。
  可是我老婆确没有人救。。。。我马上就要出发了,也许很难联系她,,,,虽然无论怎样我会尽全力去抢汶川救灾区老乡,,,可是希望在江油的老乡也能跟她带点吃的,哪怕一瓶矿泉水也行,,,求求老乡了,,,她现在在马路湾中国电信的门口公路上的一辆货车上。。。叫王琢,,是老师,,求各位老乡帮忙,,,
  一个去汶川救灾的军人的恳求
  知道江油肯定没有人能见到这个帖子,希望在外的人们能联系上江油的同胞们帮
  帮忙发下,谢谢了就1分钟(当代最可爱的人,也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一例,很欣慰的听说他老婆得救了)

回答(4):

以下有五则军人的故事:

故事一:

2016年3月2日,甘肃省迭部县达拉林场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情况十分危急,武警森林官兵闻警而动,就在灭火战斗打响的第二天,火场温泉沟附近发生复燃火,若不及时处置,可能形成新的火场将很难遏制。

危急时刻,该支队迭部大队四中队指导员魏乐乐接到上级命令,带领分队迅速前往处置。

面对山高坡陡的艰难,面对荆棘藤蔓的阻扰,面对可能被大火包围的危险,官兵们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战斗中,有的被滚石砸中,有的在半坡跌倒,有的身上多处划伤,有的被烟熏火呛……但他们都义无反顾地保持“冲锋”的姿态,直到战斗最终的胜利。

魏乐乐后来讲到:“当时,我们根本来不及想情况有多危险,部分同志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受了伤,大家只想早点儿完成好上级交给的任务”。他们的内心就是这样的简单而无畏,他们的忠诚不掺有任何杂质,他们火场上留下的伤疤就是和平年代军人的“好样子”。

故事二:

曾建林,天水大队一中队战士。4月12日,他在参加大队五公里武装越野训练时,背部被枪托磨伤,仍坚持跑完全程。班长杨斌斌发现其衣服被鲜血浸染,质问为什么不报告,他却若无其事地说:“就蹭了点皮,没事的,不疼”。

一句简单的话就搪塞过去了,难道真的不疼吗?后来,曾建林说了实话,“不疼才怪”!主要因为他长跑耐力较弱,如果放弃一次训练,就少一次提升,更不想拖中队的后腿。因此,他强忍疼痛、咬牙坚持,留下了“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一幕。

故事三:

刘桥,武都大队成县中队战士。4月10日,他一口气做了121个单杠二练习卷身上,打破了前几天中队战友创下的120个的训练纪录。下杠后,刘桥几乎精疲力竭,一屁股蹲在了地上半天起不来,他瞅了瞅手心磨破的老茧,抖了抖带血的伤疤,自豪地说到,“值,我终于打破了中队的纪录”。

他为了这个目标,每天坚持背负20公斤的背囊做俯卧撑、练器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故事四: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他和其他三名战士带着干粮出门求援,在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最终得救。

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陈俊贵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2005年10月,陈俊贵终于赶赴班长的老家湖北省罗田县。

故事五: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入伍20多年来,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盘点】那些曾经感动中国的军人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伤疤记忆"丨探寻军人伤疤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