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原本是犹太人格言。但是它被现在的中国人所熟知还要归功于米兰·昆德拉。 在一九八五年五月获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在典礼中的演讲词,米兰·昆德拉使用了它。此文系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的一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也有。“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如今广为流传的警句道出了昆德拉对生命和整个人类世界的全部感悟,因为人的自作聪明,也因为人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们思考得越多,以为越接近真理了,却发现我们反被上帝愚弄了。这是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下无法打破的怪圈,亦是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狭隘卑微的一部分。由于不能摆脱,于是开始怀疑和否定,最终却陷入了一场人性悲剧。其悲不在于结果,而是在于整个过程中人类始终做不到自我超越。 追问: 那么消极?否定思考? 回答: 不是说否定思考,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我们连自己本身都看不透,还谈什么看透别人?比如堂.吉诃德左思右想,他的仆役桑丘也左思右想。他们不但末曾看透世界,连自身都无法看清。他们不知道人们为何嘲笑他们。在堂吉诃德的世界里他是对的,但在我们正常世界观里他是疯狂的。现在谁对谁错?现在又牵出有所谓的对错吗?发生战争,我们杀日夲人,我们这边认为是对的,他们认为对吗,不恨死我们就不错了。杀人对吗,又要牵出好人坏人,该杀不该杀了。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而人们却要刨根究底的分对错。上帝能不笑吗?说来说去规则是人制定出来的,而人们又用规则来束缚自己,制定出来后又开始怀疑和否定,最终却陷入了一场人性悲剧,其悲不在于结果,而是在于整个过程中人类始终做不到自我超越。这是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下无法打破的怪圈,亦是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狭隘卑微的一部分。 曹操行军途中命令骑兵不能践踏农田,违者砍头。却没想到自己的马受惊了,践踏了农田,曹操沉思了好久说: “ 既然古书《春秋》上有 ‘ 法不加于尊 ' ,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 “ 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从上面你看到了什么?你很聪明应该也知道了。换别人早砍头了,而统治者,规矩的制定者却无耻的盖过了,而且竟然被传颂至今。在我看来这是多么的无耻啊,如此的言而无信。在举例,在以前社会奴隶制是合法的,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这些在当时是绝对权威的。也就是所谓的对的,但是现在对吗? 但是那时的规矩制作者就说是对的,所以在当时是对的,大家都认为是对的。没有绝对的对错,也没有必要讨论什么对啊,错啊。 几千年后可能现在对的也会被推翻。好了说到这你还不懂的话我不笑你的话,上帝也要笑你了。凡事无需太执着,我们都只是历史的一颗沙,不,一尘。
这句话跟《论语》里面的这句话,大约是一个意思: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然后还有一句更容易理解的:
不要以为看了几个公众号,就以为掌握了宇宙真理。
大约是提醒人们,不要自以为是,对不懂的东西不要轻易做出判断,很容易出错。
外国人认为,他们的上帝是万能的,所以在这里,上帝应该理解为绝对专业的人。
可比,你不懂得如何盖房子,却设计了一个看似很巧妙的房子,但是专业的人一看,会觉得你这个设计很幼稚。
出自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原因:著名文学家米兰·昆德拉在一九八五年五月获耶路撒冷文学奖发表演讲时解释过原因,如下:“我很喜欢一句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句谚语带给我灵感,我常想象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有一天突然听到上帝的笑声,欧洲第一部伟大的小说就呱呱坠地了。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为什么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呢?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当人们从中世纪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他终于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堂.吉诃德左思右想,他的仆役桑丘也左思右想。他们不但末曾看透世界,连自身都无法看清。欧洲最早期的小说家却看到了人类的新处境,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艺术,那就是小说艺术。”扩展资料米兰·昆德拉一九八五年五月获耶路撒冷文学奖演讲部分摘要以色列将其最重要的奖项保留给世界文学,绝非偶然,而是传统使然。那些伟大的犹太先人,长期流亡在外,他们所着眼的欧洲也因而是超越国界的。对他们而言,"欧洲"的意义不在于疆域,而在于文化。尽管欧洲的凶蛮暴行曾叫犹太人伤心绝望,但是他们对欧洲文化的信念始终如一。所以我说,以色列这块小小的土地,这个失而复得的家园,才是欧洲真正的心脏。这是个奇异的心脏,长在母体之外。今天我来领这个以耶路撒冷命名,以伟大犹太精神为依归的奖项,心中充满了异样的激动。我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来领奖的。不是"作家"。法国文豪福楼拜曾经说过,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力求从作品后面消失。他不能当公众人物。然而,在我们这个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时代,往往相反,作品消失在小说家的形象背后了。固然,今天无人能够彻底避免曝光,福楼拜的警告仍不啻是适时的警告:如果一个小说家想成为公众人物,受害的终归是他的作品。这些小说,人们充其量只能当是他的行动、宣言、政见的附庸。小说家不是代言人。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为自己的信念说话。当托尔斯泰构思《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时,他心中的安娜是个极不可爱的女人,她的凄惨下场似乎是罪有应得。这当然跟我们看到的定稿大相径庭。这当中并非托氏的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是他听到了道德以外的一种声音。我姑且称之为"小说的智慧"。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聆听这超自然的声音。因此,伟大的小说里蕴藏的智慧总比它的创作者多。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索性改行。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进,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
叫做自己骗自己.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
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掌权者
令不可轻发
三思而行
言出必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