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和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快!!
2024-11-06 00:41: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版本一: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方式:电脑,QQ,手机,电话,邮箱。。。。。
  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马拉松传递信息,驿站,骑马。
  区别:以前的信息传递方式速度慢,种类少,可能投递不到。现在的不仅速度快,而且投递准确,种类繁多。

  版本二: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
  驿站,
  找人代信
  烽火台
  鸽子
  人们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书信、网络、卫星、MSN、手机、电话,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快速投递,网上传递,手机,电话,小灵通,书信.....快报,广告, 信,口传,电话,网络,传真默契,密码,印刷品,口头传播 纸质传媒 电子传媒 现在与以前的主要区别 就是网络的广泛应用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方式快速投递网上传递手机电话小灵通书信快报广告发邮件发短信打电话发传真视频会议卫星定位邮递

  版本三: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
  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以下为古代通信详解,答题的话就不用看了)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在历代长城修筑过程中都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据险致塞”。一是根据地型来构筑工程。二是充分利用地理天险防御敌人。长城以垣墙为主体,包括了城障、关隘、兵营、卫所、墩台、烽堠和观察、通讯等综合功能,形成了古代最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设于长城内侧的烽火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至1976年在居延通过发掘获得了汉代木简三万余枚,并发掘了烽燧遗址,对我们了解汉代烽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据木简可知两汉时代,从河西四郡(今甘肃省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直到盐泽都有烽燧设置,而且规模很大,管理极严,号称“烽燧万里相望”,据说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举放烽火,昼夜不同,白天放烟,夜晚举火。此外,还采用各种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敌人在五百人以下的放一道烽火,在五百里以上的放两道烽火等等。在出土的《塞上烽火品》中记载了当时朝廷制定的临敌报警和举放烽火的条例,即“联防公约”。该条文规定了在匈奴侵扰的不同部位、人数、时间、意图、变动以及天气异常等情况下,各塞举放烽火的类别、数量、传递方法以及发生失误如何纠正等细则,就连燧长有病请假都要经上级批准。这种信息传递方法,对防守边疆、抵御敌人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直到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烽火传递军情固然迅速,但它不能完整地表达深刻复杂的军事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依靠畜力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形成了传递官府文书的更为严密的驿传制度和烽燧报警配合使用。
  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里设一个驿站,备良马周车,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孔子曾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他所提倡的道德学说,比邮驿传送命令传播得更快。可见当时的邮驿通信不仅已相当完备,而且速度也已相当快了。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许传递官府文书。除宋朝准许高官显宦附寄家信之外,都不准附寄私人信件,私人书信只能托人捎带。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一处秦代墓室中发掘出两件木牍家信,第一封信是“黑夫”和“惊”联名写给一个叫“中”的人;第二封信是“惊”写给“中”的,这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家书实物。据估计这两封信是由同在军中服役期满后返乡的同乡捎往家中的。古代人民通信之困难,由此可见。
  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件的通信机构——民信局。在明永乐年间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移民,由于思念故乡,相约每年推选同乡代表回乡几次,来往带送土特产和信件。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的组织称“麻乡约”。后来就形成了专业的民信局。
  邮驿通信在边防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成为我国古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岁月流转,那些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已被今日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通讯方式所取代。

回答(2):

一.

主要区别

1,古代:邮驿传递制度,鸿燕传书。

2,现代:电报,网络通讯。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二.细分析

①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②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三.古代的主要通信方式

  1.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2.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3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

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

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5【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

9世纪初,

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

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

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

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

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

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

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

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

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

1570座,

1900年增到9400座。

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6【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

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2分钟便

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7【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

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

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

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进行旗号通信时,

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

用,表示不同的意义。

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

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

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

我船下面有潜水员,

请慢速远离我船


8【旗语】

在15-16世纪的

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

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

书的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



四.变化有:

 

远古:肢体语言、实物

 

古代:语言、文字、烽火

 

近代:电话、电报、

 

当代:传真、计算机(共享)

 

六.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

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

隋唐时期,

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七.发展

随着信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

以前所用的bb机,现在都用了彩屏手机黑白手机代替了,手机也可以上网,也可以发短信,而且比电脑小的多了,携带方便

还有新兴的

快速投递,网上传递,手机,电话,小灵通,书信,快报,广告

  发邮件

  发短信

  打电话

  发传真

  视频会议

  卫星定位

  邮递

还有QQ等聊天工具传递信息等等一些高科技方式

回答(3):

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电话、电报传真、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等。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很少且慢,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书信(一般是找人捎带)、也有信鸽传书,只有官府的文书有专人快马传递。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图像信息会占据主流,文学也会退到一种极其边缘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听能看甚至能触能闻的多媒体艺术。但是,文字是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被图像完全取代的,因为文字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获得抽象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人类传播不能缺少的传播媒介。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回答(4):


信息传播渠道不同:传播是针对较大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信息是公开传播的,传播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传播者一般是通过专门的传播机构,由职业传播者运作。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传统媒体也开始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传统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使拥挤的媒介市场处于明显地过剩状态;受众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他们开始苛刻地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媒体。
二“碎片化”成为传播对象愿意接受的趋势。传媒将传播内容灌输给更多大众的传播方式转变为针对特定人群的窄众传播;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创造的媒体互动功能使传播由单向转变为互动,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他们同时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对等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传播的重要形式。

淘汰旧传播方式进程加快。除了电视受众基本稳定外,其他三大媒体日到达率明显降低。从2001年到2006年,报纸的日到达率下降了4.2%,日到达率下降反映受众规模的减少。同时,受众对传统媒体的接触时间也在减少,用于上网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读报时间,并且还在呈现上升趋势。就核心受众而言(即25~45岁、大专以上学历、个人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受众),五年来(2001~2005年)对于传统媒体的日接触时间明显减少(电视受众的日接触时间基本稳定),其中对报纸的日接触时间减少了20分钟,而对网络媒体的日接触时间则足足增长了1.7倍(增加了88分钟)。这进一步表明传统媒体的受众接触在向互联网转移,传统媒体在对于受众的吸引程度上正逐步让位于网络媒体。

回答(5):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电话、电报传真、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等。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很少且慢,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书信(一般是找人捎带)、也有信鸽传书,只有官府的文书有专人快马传递。

  相关资料:
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对于上述定义,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1)信息资源 它是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的有机体。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流向,实现信息的效用与价值。但是,信息并不都是资源,要使其成为资源并实现其效用和价值,就必须借助“人”的智力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因此,“人”是控制信息资源、协调信息活动的主体,是主体要素,而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动过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