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搞不懂。。。

2024-11-01 03:37:3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北方民间谚语“民间为何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上古时期,天寒地冻,女娲做出来的小泥人耳朵纷纷被冻掉了,女娲十分着急,就用泥再次捏好,用针线把泥人耳朵缝上,因饺子的形状像耳朵,吃饺子是为了防止耳朵被冻掉,冬至吃饺子也就成为了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但传播最为广泛的,应该是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总离不开对吃的追求,在北方饮食文化的发展中,饺子常与各种节日节气相伴,是特定的佳节美食,每逢过节,将各种食材搅碎,包在一起,寓意着团圆、美满、和谐。

回答(2):

回答(3):

民间为何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谚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每年冬至,不论贫富,都要煮上一锅白花花的水饺,然后,大人小孩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水饺。南阳甚至还有民谣唱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过年吃饺子,是说新旧之交,“交子之时”,而这冬至吃饺子,则另有说法。
  东汉时张仲景任长沙太守,他到处访病施药,行医济世,深得民心。后来,他毅然辞官回乡,想为相亲们治病疗伤。张仲景返乡之时,恰逢冬季。那时,白河两岸乡亲饥寒交迫,个个面黄肌瘦,其中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见此情景,张仲景急忙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并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式的“娇耳”。最后将“娇耳”放在锅里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张仲景分发“娇耳”的这天刚好是冬至。为了纪念这位悬壶济世的名医,后人就学着“娇耳”的样子,做成了“饺子”,也叫“扁食”。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医德高尚的“医圣”张仲景。
  当然,在北方冬至吃饺子,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冬日进补的养生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