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
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
扩展资料:
济南著名泉水
1、百脉泉泉群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区龙泉寺南侧。为济南五大泉群之一。"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故名。百脉泉位于明水城东北部的百脉泉公园内,泉池长26米,宽14.5米,深2米。池岸由青石砌垒,东西向架一虹桥,卧于碧波之上。池岸和桥上装饰雕刻石栏。
2、趵突泉(Baotu Spring),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面积达158亩,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3、珍珠泉(Pearl Spring)为“泉城”——山东济南的第三大名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老城中心,今泉城路珍珠泉礼堂内北面,明清时期为山东巡抚驻地,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在它周围有许多小泉,如楚泉、溪亭泉、舜泉、玉环泉、太乙泉等,被称为珍珠泉泉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济南
济南的泉水特别多的原因:
1.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到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济南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带,高差达500多米,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在地质构造上,南部山区属泰山隆起北翼,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由于北侧断裂切断,形成许多断块,其中千佛山断块是构成城区泉群的构造基础。山区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上布有1000多米厚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灰岩岩层。岩层以3~15度倾角向北倾斜,至市区埋没于第四系沉积层之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可溶性灰岩,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岩溶地貌发育,形成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共同组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市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体,质地细密,岩质坚硬,隔水性能好。千佛山断块西有通过纬一路的千佛山断层;东有穿过解放桥和老东门的羊头峪断层,这样就组成了东西北三面阻水岩体,构成了三面封闭的排泄单元。 2.南部山区,在灰岩出露和裂隙岩溶发育的地方,吸收了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这些裂隙岩溶水,受太古界变质岩的隔阻,沿岩层倾斜的方向,向北作水平运动,形成地下潜流,至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地下潜流大量汇聚,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促进了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 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夺地而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
变化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直接影响着泉水的变化。济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50~700毫米。由于夏季季风的影响,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三分之二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五分之一,冬春两季降水很少。四季降水量的具体情况是: 春季(3~5月) 86.9 毫米,夏季(6~8月)448.2毫米,秋季(9~11月)124.9毫米,冬季(12~2月)25.2毫米。随着降水量的季度变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地出现季节变化, 不过在时间上较降水的季节变化推迟一些。一般年份,泉水变化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渐减少,至6月出现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加而流量开始增大,8、9月出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雨季过后,流量开始变小, 直至次年初夏。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同样影响着泉水流量和水位。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变化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泉水流量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开采量大于泉流量,雨量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动态变化。1972年1月20日6时40分,市区发生大面积停电4小时50分钟的事故,提水系统全部停机, 这段时间市区水位回升40厘米。1968年,开采量与泉流量大体相当,被称为二者的转换年。在此以前, 开采量小于泉流量,因此泉水表现一直很好;在这以后,由于开采量超过泉流量,并不断增大,泉水流量变小。
这是因为济南位于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的分界线上。这里的山区是由岩石组成的,平原的泥土下面也隐伏着岩石。可是山区的岩石和平原下面却不完全一样。山区的岩石,是在大约4亿年以前形成的,是一层很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而平原地下却有岩浆岩。山区的石灰岩以大约30度左右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到了济南,正好被地下的岩浆岩截断。
石灰岩本身不是结合得很紧密的,有孔隙、裂隙和洞穴,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水和地面水一样,也总是要从高处向低处流的。顺着石灰岩岩层的倾斜,南面山区的大量的地下水拼命向济南一带运动,这就是济南泉水的水源。
大量的地下水流到济南以后,一方面碰到了岩浆岩的阻挡,由于岩浆岩不像石灰岩,它的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到了那里,遭到阻尼,真所谓水泄不通;另一方面,济南地面上覆盖着一层不透水的粘土,地下水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那里拦蓄起来的地下水越积越多,由于不能前进,因此必须另找出路。这些地下水终于打开了出路。因为有的地方地下存在裂缝,这给地下水的排出开了方便之门,那积聚的地下水沿着这些裂缝夺门而出,于是就出现了天然的涌泉。
总之,济南的泉水所以会特别多,是由于它所具有的地质条件造成的,南部的山区所储藏的丰富的地下水,就像专门供给济南泉水的用之不尽的天然水塔,使济南的泉水总是喷不完。
可能在地底下有个水泵。